《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幼儿园的整个阶段,而抓好小班生活的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及习惯的养成。
一、课程缘起
午睡起床后,孩子们开始穿鞋。老师发现个别孩子不会穿鞋子,出现踩鞋跟、穿反鞋、穿不进去的等情况。老师便发现了教育契机,根据这个点,结合我班孩子已有的发展水平,追随孩子的脚步,我们围绕鞋子开展了一系列班本课程的探索实践活动。
二、鞋子大探秘
1.认识各种鞋子
宝贝们你认识什么样的鞋子呢?有运动鞋、凉鞋、拖鞋、舞蹈鞋、轮滑鞋……
孩子们发出惊呼:“原来鞋子有这么多种呀!”
2.了解鞋子的结构
通过集体教学,孩子们知道了鞋子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独特作用,鞋子是由鞋舌、鞋扣、鞋底、鞋面和鞋垫组成的,每个部分缺一不可。
3.鞋子大调查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认真地完成了鞋子大调查任务,一起收集鞋子的资料,与父母合作完成了童心“鞋”力调查表,以此促进孩子们对鞋子的初步认识以及不同的鞋子的作用。
三、课程实施
绘本故事:《我会穿鞋子》
通过故事,萌发幼儿自己穿鞋的意愿,一些幼儿不愿意自己穿鞋,我们通过绘本鼓励幼儿自己穿鞋,让幼儿知道穿鞋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乐意自己穿鞋。
鞋子分正反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知道鞋子穿反了呢?
苡萱:穿反了鞋子,小脚丫不舒服。
晞玥:穿反了的小鞋子头会分开。
老师:穿反了的鞋子是什么样的呢?穿正确的鞋子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跟着儿歌学穿鞋
两只鞋子头碰头,
拉开鞋扣拉鞋舌。
小脚丫,抬抬起,
把它放进鞋子里。
蹬一蹬,提一提,
再把鞋扣紧紧系。
日常练习
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大部分小朋友都认识了鞋子,也了解了鞋子要怎么穿,为了自理能力大赛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老师通过日常活动锻炼幼儿自己穿鞋子的能力,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穿鞋子,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愿。
教师反思: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聊一聊,学一学,孩子们学会了准确穿鞋子。他们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比较发现事物问题的异同,通过模仿学习分辨左右鞋的巧妙方法,通过学习生动儿歌的有趣方法,渐渐习得了正确穿鞋子的技能。
鞋子设计师
让我们拿起画笔给鞋子涂上自己心中最漂亮的颜色,比比看,谁设计的鞋子最漂亮!
教师反思:
小宝贝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认真的倾听,支持他们,当孩子们想把鞋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个想法很不错,我们要给与支持赞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的想象力变成动力,并实际让他们进行操作,转化为积极性,也能提高动手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大赛
学习了如何正确穿鞋,小朋友们来玩穿鞋子比赛吧!看谁把鞋穿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反思:
孩子的学习来源于一日生活环节,当孩子发现问题时,不急于以教师的角度去“纠正”“完善”,而是选择幼儿容易接受的方法,让孩子看一看、聊一聊、听一听、玩一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有效办法,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凹凸不平的鞋底
随着探究的展开,孩子们对鞋子的好奇逐渐增加!在一次的玩沙游戏中,子铭突然发现地上的脚印,说道:“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脚印!”他的声音引起了其他孩子的注意,大家发现沙地上很多图案不一样的脚印,原来我们的鞋底都有图案呀!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都好奇自己的鞋底是什么图案,于是我们开展一节鞋子拓印的课程。
通过绘本故事,孩子们知道了鞋子的作用是保护我们的脚不受伤,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加摩擦力,让我们走路的时候不会滑倒摔跤,保护我们的安全。
教师反思:
通过在探索鞋底的花纹中感知了摩擦力及其作用,了解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让幼儿对探索活动感兴趣,发现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数学《妞妞的鞋子》
师:还有三只鞋子没有好朋友怎么办呢?
奕阳:我们可以帮她画出来呀。
教师反思: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幼儿积极动手操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养成自己整理鞋子的良好习惯。
四、课程总结
一双鞋,见证孩子的成长;
一双鞋,记录孩子的喜乐;
一双鞋,打开孩子们的世界。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确,回归生活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起点也是终点。鞋子是人们的必需品,也可以化身为是孩子们童年时代最有魔力的玩具。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看鞋子、玩鞋子、穿鞋子的活动中,产生的观念碰撞,经历的师幼互动,作为教师始终支持着幼儿的各种“玩”。通过一系列鞋子的探究活动与游戏,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在多样化的活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以及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