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传统文化,育中华新人——新华公学三年级班会公开课小记

江南牛牛
创建于01-02
阅读 31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中国人的根和魂。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主题,新华公学双语部三年级于12月开展班会公开课活动六节,这几节班会课既有节日节气,也有美食风俗,从小处着手,弘扬传统文化。

 这几节课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班会目标明确、清晰,既遵循普遍规律,又适应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统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华文化、积累生活经验、丰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欣赏。

    二、坚持“贴进实际、贴近生活、贴进未成人”的原则,把传统文化习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内容,满足学生需要,引导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实践探究,增强活动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三、整个过程贯穿活动,按照“近、小、亲、实”的原则设置情景,师生在具体情景中参与活动,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这几节课中有不少亮点:

    张婷老师在课中设计学生去包饺子,因教室特殊性,只能教孩子们用超轻粘土包饺子,但却在饺子馅儿上下功夫。在用粘土做好饺子馅儿后,并写上自己对自己的期望。

    董馨梅老师四个板块主题鲜明,在其中融入了了解福知识的“智慧福”,感受自身幸福的“幸运福”,动手绘制福字的“巧手福”,把幸福传递给别人的“友善福”以及在最后转为实践的“行动福”,

  汪世传老师在“食之有器”环节中介绍了筷子中包含的中华文化如“天圆地方”,通过观察质疑为什么圆头在下,进一步了解“民以食为天”的观念,并开展夹豆子比赛,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筷子。

    王磊老师通过观看视频、看图片、讨论交流等方法加深他们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春节的由来、春节的传说、守岁、贴倒福等春节传统习俗以及春节的美食,引导学生感受春节亲人团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谐,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张传根老师从“春节的起源”“春节的风俗”“春节的美食”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国的传统佳节春节。在课前安排学生自主预学,以春节小报的形式展示了预学的成果;同时在班会后还有会后的节日风俗体验活动,即剪窗花,布置教室,迎接新年的到来。

    周维老师的这节班会课通过孩子们提前了解和收集有关春节的图片、资料来引入,进行了分组汇报,展览。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探究的同时也布置了“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拓展性任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

  当然,班会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由于时间的,场地的限制,部分环节开展比较仓促,适当调整环节安排,有利于更突出重点。

    2.评价的机制可以更多样化,要注意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

    3.当前课程比较单薄。可根据各课的脉络线索,开设系列课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这几节主题班会课可以成为孩子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机,主动学习、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阅读 31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