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我们怎么看待抗日战争

宁静致远
创建于01-02
阅读 2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今天,阅兵就要开始了。


当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关注这段历史时,如果您的孩子问你:什么是抗日战争?为什么我们要阅

兵?我们应该怎样跟孩子讲起?


今天的时代已然不同,历史却不能遗忘!!!

  还记得小时候,香港回归那年,虽然我面临期末考试,但仍然为了看回归典礼而熬到后半夜。在看到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我流出了激动的泪水。那真是一种沧桑而又自豪的心情,然而却与那未经世事、甚至可谓不谙人事的年纪,实在毫不相符。对于并未亲身经历过的事,为何能引起如此条件反射般的情绪?——究其根由就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功劳。


    从小耳顺能详的《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战》《铁道游击战》《野火春风斗古城》《狼牙山五壮士》及《荷花淀》等都是教材影视名篇,树立了我们的爱国热情,让我们仇恨嘲笑日本鬼。


    然而长大工作了以后,又疑惑:既然日本鬼那么蠢,他们又怎能占领大半个中国,甚至占领大半个太平洋呢?读了二战历史和太平洋战争的相关书籍,才发现他们果然是如狼似虎,在偷袭珍珠港之后的一年里,可谓横行太平洋无敌手,是一个战斗力超强的可怕民族。

    

     在今天的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又可以看到,在国际社会上,日本是一个广受赞誉尊重的民族,有着干净、安静、极其有秩序、做事追求精致的素质传统。我的高中老师从日本访学归来,也赞叹日本国民的高素质。


     然而同时,新闻又报道着爱国人士围绕钓鱼岛争端而自发的城市游威,打砸日本商店汽车甚至烧车的激烈言行。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冷静反思:我们到底应该理解抗日历史和表达爱国?


     特别是今天,在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强大、安全、和平、自信地崛起”的世界大国的时代,我们到底该如何给孩子讲抗战历史、讲理性爱国呢?


    这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不能遗忘历史!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我们必须让中小学的孩子们,乃至大学的年轻一代了解历史。

     

     要让孩子了解战争,给全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造成的人类巨大伤亡,给环境遭受的巨大破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6500万人参战,3000万人伤亡;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军民伤亡9000余万人,家园被毁,生灵涂炭……


      这一切由枯燥的数字和沉重的结论组成的历史,并不是与今天的“熊孩子”没半毛钱关系。

因为不了解战争,他们就会以为手撕日本鬼是真的,手枪打飞机是真的,打仗轻松又逗比。

除了那些课本背诵、考卷填空的历史课程之外,孩子们还应该留下了许许多多无形但却永远无法磨灭的东西。


       这种东西,让欧洲人一看《辛德勒的名》就要泪奔;这种东西,会让整个街区因为一条小巷出现两个S的疑似符号,都会神经紧张,即刻警觉。这种东西,会让很多年之后,德国总理在犹太人遇害者纪念碑面前,真诚地下跪和深深地忏悔!


       这种无形而永不磨灭的东西,就是“民族记忆”,就是战争历史。 这种民族记忆不应该只是属于哪一代人的,而它应该是属于各个民族代代学习、认知世界的底色,传承这种民族的记忆,才会让我们更清晰认识到今天美好和平的幸福生活。

其次:要真实、客观地传达历史,而不是仅仅简单地感动和煽情。

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再像上世纪的仇恨教育,来通过激发阶级仇恨来激发爱国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热情了。

我们不再需要:

    

    对一些历史和现实的片面认识、虚假信息而由此产生的偏见,来作为判断、情感和态度的基础;以过时的、僵化的理论来理解当代国际关系;以排外仇外的方式表达对本民族的忠诚;极端的、非理性的、好斗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这不是我们应该有的理性行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国国家督学罗崇敏认为,我们需要真实地、客观地了解历史。教科书和各种书籍、网络信息和纪念馆,汇聚合力,都需要发挥渠道作用,传递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国家要依法消除小说、电影、电视等歪曲历史、虚构历史、戏弄历史的行为,净化社会环境。


      同时,要传递和平和正义的价值观,传递世界各国人民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体的历史观,避免用抗日战争的历史去制造民族分裂、煽动民族情绪、生长复仇心理。其中,最根本的是传递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比如民、公平、正义、和平、法治、人等价值观。


      通过尝试着传达“英雄不朽”,契合孩子的特点,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讲述“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的四个重要特质,来共同缅怀这段历史,以及建设未来美好和平的生活。

再其次:放大心胸格局,培养理性爱国。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格局大变化、大调整时期,长远目光、大国心态、理性爱国、民族自信与凝聚力,成为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时代命题。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爱国情怀的升华, 我们需要培养成熟理性的国民心态。 


     爱国是我们对“祖国”的一种爱戴与维护的质朴情感,但应该是基于理性基础之上的积极表达,而不是爱国情绪的宣泄。例如由日本政府非法“国有化”钓鱼岛引发的我国民众自发游中的打砸行为,不仅不能达到威慑日本右翼势力、展示中华民族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与力量的效果,反而授日本右翼势力以口实。

最后:落实到教育,大有可为。

  先读“一位奥斯维辛纳集中营幸存者给教师的一封信”吧。


    一位从纳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师:

    我是一名纳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


    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

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的请求是:

   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读到这样的来信,是不是更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更需要抓住“培养人性”的本质?

教我们的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也是一种爱国方式的表达。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初中生的爱国回答:

      

      如果我爱国,希望国家能变得更强大,那么我就首先需要强大自己。因此,需要好好学习,培养本领,从自己开始做一个真正优秀的中国人,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用自己优秀的言行展现中国人的身份。

     

     我就不会选择不去看国家尚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要像时刻反省自己的问题一样,而不是只要莽撞不思考、向前冲,而应该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展现中国人理性、有头脑的身份。

     

      如果我真的爱国,但是我从来没做过什么能荣耀这个国家,作为中国人我自豪个啥呢?所以,我要做不让这个国家蒙羞的事情,不做“留学生垃圾”,不做“土豪”和“某二代”同胞留下的斑斑劣迹,更不落下任何“中国式某某”的骂名。

     

     我作为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承担我自己的荣耀和耻辱,但这个国度的荣耀和耻辱里都少不了有我一份功劳或责任。我会经常读书提升自己,也会经常照镜子反思,知行合一地做最好的中国人。


      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不是一种爱国方式的最佳表达呢?

阅读 2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