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百多年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人类为理想而进行的一次艰难跋涉——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本文从商品说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剖析了剩余价值论之谬误所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真实而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商品 价值 劳动 未来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多世纪以来,共产主义被一代又一代热爱真理的人们当作最美好的社会理想,不断追求,不断实践,从而撰写了人类探求真理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篇章。
然而,由于事物认识的复杂性,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并不是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与其说它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莫若说它乃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与西方文化相斗争的产物。近百年的共产主义运动实践表明,它并没有带来所谓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由于经济的衰竭,人们曾目睹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解体;在中国,它不仅使国民经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甚而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中,导致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灾难。
三十多年来,由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其实质则是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辩证否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可以发现,我们再也不能简单地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去解释当代社会中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现象了。
真理在哪里?只要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重新去审视剩余价值论——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石的提出和阐述,我们就不难发现其谬误所在……
当我们徜徉在真理的阳光下,展望人类真实而美好的未来时,我们不会忘记人类为追求真理所走过的艰辛而漫长的历程,人们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我们是不能够去苛求于前人的。
一、也从商品说起
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阐述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又把当代社会称为市场经济社会。因此,商品可说是人们最为熟悉不过的名词。这里,让我们依然从商品说起,重新认识眼前这丰富多彩的世界。
关于商品,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就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长期以来,马克思的商品说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并作为经济学常识写入了教科书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使在仍然进行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中国,也有了土地市场、矿产资源市场,面对着土地、矿产资源等一系列特殊商品的出现,我们不能不对马克思商品定义的科学性提出质疑:因为人们都知道,土地、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财富,难道我们也能够称这些商品是人类的劳动产品么?显然是不能的。既如此,我们怎能简单地把商品局限于“劳动产品”,而如果还以为那些属于劳动产品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人类创造的话,那么土地、矿产资源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则只能是上帝创造的了。这么说来,马克思所谓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又岂能成立?
我们认为,商品是这样一种物,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物品。商品可以是衣服、粮食、住房、汽车等显而易见的劳动产品,也可以是土地、矿产资源等诸多自然存在。现代市场经济还表明,商品不仅可以是上述列举的有形之物,也可以是人们在意识领域创造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可以是在商品交换之时就已客观存在的物品,还可以是预期支付的所谓期货。
那么,什么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有何特殊性呢?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存于天地之间,它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同样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在人类与诸事物的矛盾中,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决定了事物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具有某种积极或肯定的作用,这就是广义的使用价值,而矛盾的斗争性决定了事物对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某种消极或否定的作用,我们可以称之为反作用。事物的广义使用价值与反作用作为事物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它们在事物矛盾中的地位决定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其矛盾地位能发生改变。
事物具有广义的使用价值是普遍的、绝对的,因为事物矛盾是普遍的,而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的事物矛盾是没有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说某一事物是无用的,并不说明该事物不具有广义的使用价值,而是说明该事物的使用价值处于次要矛盾地位或不显著状态,抑或是其使用价值尚不为人们所认知。广义的使用价值又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为我们所说的事物对人类具有积极或肯定的作用是以人类的存在与自我肯定为前提的,如果一旦没有人类这一使用主体的存在,或者人们不热爱生活,不热爱生命,那么所谓事物的使用价值也就不存在或者成为反作用了。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事物广义的使用价值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事物不同的作用途径,广义的使用价值可分为直接的使用价值与间接的使用价值;根据事物不同的作用对象,可分为普遍的使用价值与特殊的使用价值;根据事物不同的作用内容,可分为自然性使用价值与社会性使用价值;根据事物不同的作用效果,可分为显著的使用价值与不显著的使用价值;根据人们的认知状况,可分为已知的使用价值与未知的使用价值,等等。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狭义的,它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对特定消费者的生产或生活具有积极而且显著的作用,并为人们所认知;它一般具有特殊性、显著性和已知性等特征。商品的使用价值也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一方面,凡是商品都必然具有特殊的、显著的和为人们所认知的使用价值,这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商品自身的量变与质变,环境条件、人们消费需求及认知的改变等都能使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显著性发生改变,这就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相对性。
事物具有广义的使用价值与商品具有狭义的使用价值都是客观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们可以认识它,但不能创造它,人们所能创造的只能是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事物或物品。
商品是有价值的,但说到“价值”这一名词,人们并不仅仅把它用之于商品。现实生活中,价值一词是有多种含义的,它除了有时代表事物的使用价值外,通常是指事物的广义价值与商品的交换价值。
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人们所熟悉的。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和崇高浪漫的道德情怀。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1】”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 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 “君子亲亲而仁人,仁人而爱物。【4】这些人们曾耳熟能详的话语分别论述了真理、仁德、道义、生命、财物的不同价值,反映了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不断向真理迈进的力量源泉。这里的价值是指事物的广义价值,它是指人们在一般情况下对于该事物存在意义的评价与判断,也可称为事物的存在价值。我们不难看出,裴多菲的价值不等式是:生命,爱情,自由的价值依次递增;而在孔子、孟子看来,真理、仁德与道义,生命,亲人,世人,财物的价值依次递减。
价值的出现是人类意识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人们依据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思维分析,对各种事物的存在意义做出比较与判断,并为人们所遵从,这就是价值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以至不同的群体,人们的价值观是有所不同的。
商品的价值是狭义的。它存在于商品经济活动中,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存在价值的一种数量评估,从古代最早的实物与实物交换到现代普遍的实物与货币交换,商品的价值或者说交换价值都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时期对两种不同商品交换比例关系的普遍认同。比如,在一定时间和地域条件下,综合成本、资源状况、市场需求等因素,人们用十只羊换一亩耕地,用十元钱买一条某品牌毛巾,而且普遍承认它的公平合理性,那么就可以说,十只羊价值等于一亩耕地,一亩耕地的价值是十只羊;一条毛巾值十元钱,十元钱的价值等于一条毛巾。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按照该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成交价的算术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计算。
商品的价值与事物的广义价值一样,也是人类意识发展的产物,并依赖于人们的意识存在而存在。例如,某地市场常见的住房、汽车、土地、粮食等特定商品,根据市场调查,人们可以用一系列数字把它们联系起来:1套住房=2辆汽车=5亩土地=150吨粮食=30万元。通过该等式,上述单位商品的价值高低一目了然,而离开人的意识与一定的道德观念,比如让无知幼童来判断,或者按照“强盗逻辑”,该等式根本就不成立。
商品具有价值是绝对的,没有价值的物品就不能称其为商品。同时,商品的价值又是相对的,随着商品的供求矛盾的变化,商品的价值——人们对两种同样商品交换比例关系的普遍认同总是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我们经常听到的如货币贬值、房地产升值、木材贬值、股票升值等说辞就是关于商品价值变化情况的描述。
说到商品的价值,我们还应谈谈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特殊条件下的商品价值,商品的价值则是普遍条件下的商品价格;商品的价格是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的,商品的价值则是通过商品的价格而体现的。商品的价格通常用商品的货币价值来表示。
认识事物广义的使用价值与广义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也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它对于我们正确地改造客观世界,解决社会发展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曾几何时,我们凭着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片面认识,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以粮为纲”,一味地重视粮食等有商品价值的所谓消费资料的生产,而一度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保护良好的森林、草场等自然资源都称为“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东西,随意开垦,并被冠以“开荒创业”之美名,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人们为此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诸如此类,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二、雇佣劳动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的劳动常以商品的形式参与商品交换,这种劳动就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作为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也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
先说雇佣劳动的使用价值。以一个汽车制造企业为例,它是由企业管理者、雇佣工人、厂房设备、原材料及流动资金等要素构成的。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工人在企业管理者的领导下,利用厂房设备,将原材料加工成各种零部件,然后组装成汽车以供市场销售,其间每个工人劳动的使用价值是客观存在的、绝对的。但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为了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产品的生产环节来说,首先企业必须始终保证产品的质量,这就要求工人要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不然产品不合格,产品卖不出去,雇佣劳动连带管理劳动便都成为无效劳动,雇佣工人也就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其次,企业必须顺应市场需求,不断丰富产品性能,并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而这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引进新技术,使用新工艺。事实证明,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不仅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还能直接或间接地取代部分工人的劳动,使越来越多的工人失业或者说失去使用价值,从这一点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雇佣劳动使用价值的相对性。
再说雇佣劳动的价值。雇佣劳动的价值是人们对某种雇佣劳动作为商品使用时的货币值评价,具体的说就是人们对一定时间、一定技术含量和体力劳动强度的雇佣劳动与特定货币交换比例关系的普遍认同。在雇佣工人正常劳动的情况下,其劳动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工人获取报酬的依据,但由于雇佣劳动使用价值的相对性,及市场供求矛盾的变化,同样的雇佣劳动的商品价值也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运用不仅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还可取代部分工人的劳动,使失业人员增加,这样,雇佣劳动市场成为买方市场,雇佣劳动的商品价值呈下降趋势,雇佣阶层的贫困由此而加剧。十多年前,曾有报道,某沿海城市外来工人员泛滥,因此一些企业主招工时开出条件,只管吃住,工资分文没有,许多外来工人为了一时的生存只能接受,商品的价值规律有时就是这么残酷。
总之,在市场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第一生产力”,但它也是普通雇佣工人劳动价值日益贬值的原动力,是产生新的失业者的“助产婆”,对于广大雇佣阶层和技术滞后的企业而言,它有时更像是洪水猛兽。
如果说在市场经济社会容易产生的雇佣阶层“日趋贫困”现象,并非源于企业所有者的所谓剥削,而是因为商品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唯按劳分配,即只是按雇佣劳动的市场价值分配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当如何去解开这一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死结呢?
三、商品与广义礼品
商品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用来交换的物品。商品交换行为是市场经济社会最普遍的现象之一,是人们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途径,但试问:商品交换是否为市场经济社会人们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唯一正当和可能的途径呢?回答应是否定的。首先,从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来看,我们无一不是空手人寰,并要经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没有谁生来就有进行商品交换的条件和能力,如果商品交换是人们生命过程中获取生活消费品唯一正当和可能途径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夭折,人类社会也不会延续到今天;其次,人类所以为人类,被称为“万物之灵”,就是人具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与思考,人们可以发现,组成人类社会的个体之间存在的人伦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其概括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这五种基本的人伦关系不是专制社会特有的,只是随着社会民主化的推进,象征着专制制度的君臣关系现已被“领导与群众”或“上级与下级”等称谓所取代。在不同的人伦关系中,其权利和义务是不同的。如中国现行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儿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和传统道德“亲亲,仁也。敬长,义也。”【5】是一致的。它说明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对生活消费品的取得和给予总是无偿的,这种在一定条件下用来奉献的物品,我们可称之为广义的礼品。广义的礼品可包括各种消费品和资金、企业、技术等一切有形或无形的可称为财产的东西。广义的礼品是有特定的使用价值和广义价值的,或者说有其作用和存在价值的。试想,如果说一个人一边享受着亲人的抚育关怀,或者一边接受着他人的施舍与馈赠,而一边宣称所获得的东西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们不是经过交换而获得的商品,这岂不荒诞? 而古人云:“朋友之义,来而不往非礼也。”也就是说,朋友之间,讲究礼尚往来,在与人交往时,只收受他人财物而不知回报是不合礼义的。很显然,中国传统文化虽不曾有关于商品的详细论述,但它对朋友之间,礼(物)品应当相互给予的约定与现代人熟知的商品交换形式是相近的,性质是相同的。或者说,商品实质就是在特定人伦(朋友)条件下人们用以相互奉献的礼品或物品,而所谓商品价值则是人们对二种不同礼(物)品相互给予时量的比例关系的普遍认同。“义者,宜也。”【6】它受市场供求矛盾制约,是朋友之间道德和利益的统一。
简言之,即便在所谓的市场经济社会,商品没有也不可能取代形式各异的广义礼品的存在,而后者的广泛存在才是人类社会得以运行和延续的基本原由。商品不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与人类文明相伴而生并一道走来,因为在中国传统礼义文化中,广义的礼品其实就包含了商品。广义礼品具有特定的使用价值和广义的价值,但它未必需经交换获得而显示其交换价值,它存在于各种人伦活动中,源于人们对他人生命价值的认同与肯定。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7】我们不难想象,面对抢劫杀人者,去进行商品交换,会有怎样的结果;而因为有不仁者存在,虐待未成年人和不赡养老人等现象才时有发生。
四、再论劳动
劳动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它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一切活动”。马克思先是在商品定义中使用了劳动一词,随之提出了“劳动二重性”,最后推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恩格斯在论述人类的起源时则有这样一句名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一百多年来,劳动一词被笼罩了一道神圣的光环。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劳动与劳动者是最光荣的。
然而,作为人类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一切活动的统称,劳动实则是个内涵极广的概念。现在看来,对它至少可作如下划分: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马克思经济学说中对此有过论述,它是根据劳动技术知识含量不同而进行的一种划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没有简单劳动就没有复杂劳动,反之亦然;另一方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如一定时期的所谓复杂劳动,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也就成了简单劳动,而现代社会的许多简单劳动对未受教育的人来说则无疑是复杂劳动。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先贤孟子最早对此有所论述,它是根据人们劳动的不同劳动方式来划分的,从事体力劳动主要是依靠人的体力,从事脑力劳动主要是依靠人的意识思维能力。但必须认识到,任何体力劳动都需经大脑的认真思考,不然,工人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产品,农民就不会有好的收成,体力劳动也只能是无效劳动;同样地,任何脑力劳动都需要有良好的体质保证,没有健康的身体,不论是治理国家,管理企业,还是从事科研,教书育人,要想有所成就,都是不太可能的。
生产劳动与管理劳动。这是根据劳动对事物存在发展所具有的不同作用而划分的,其中生产劳动包括物质产品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管理劳动则包括社会管理、企业与物业管理等等。没有生产劳动,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没有管理劳动,事物的广义价值与商品的交换价值则无从体现。举个例子,当一个国家缺乏有效的管理,陷入无政府状态时,人们是很难判断真理、道义、金钱、财物等哪个重要,哪个更有价值的,而当一个政府垮台或者国家灭亡时,依赖该政府发行的国家货币,特别是纸币,很可能瞬间分文不值。
合法劳动与非法劳动。这是根据人们的劳动与其当时法律的矛盾状况而进行的划分。现时人们依法行政、依法生产经营等自然属合法劳动,而以权谋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乱砍滥伐及其它违法行为,它们同样也在“改变着自然与社会”,因此也应该算是一种劳动,即非法劳动。非法劳动通常为非创造性劳动,是社会管理的惩治对象。
创造性劳动与非创造性劳动。这是根据人类劳动所产生实际效果来划分的,创造性劳动是指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劳动,非创造性劳动则是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起消极乃至破坏作用的劳动。创造性劳动与非创造性劳动是对立统一的,由于事物使用价值的相对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劳动;但确切地说,现代文明是人类一系列创造性劳动的结晶。而与此同时,人们有意或无意的各种非创造性劳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阻碍着文明的进程,因此,不加甄别的赞美劳动是草率的。可以这么说,人们如果不能区别创造性劳动与非创造性劳动,以至把破坏性劳动当成创造性劳动,那么,人类的劳动也能毁灭人类本身。
认识劳动形式与劳动性质的多样性及其相互联系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正确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地投入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去,用创造性劳动去展示自身的人生价值,同时又要把握劳动性质的转化条件,避免盲目劳动,更不能为一己之利从事破坏性劳动,成为社会的败类,历史的罪人。
“君子不器。”【8】然而,人们可能拥有的各种劳动能力是不可能贯穿于个人生命之始终的。我们不可否认我们都曾依赖他人的劳动而成长,应该看到我们拥有的现代文明它不是某几个人或几代人的劳动成果,而是大自然的恩赐加之几千年来人类不断创造与奋斗的结晶。为此,当我们一旦有能力用自己的劳动去回报养育我们的亲人与社会时,我们是不能有所骄傲和吝啬的。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9】
可以预言,当人们真正懂得如何珍爱生命而不再把科学技术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时,科学技术必将得到更快传播,并能最大程度地取代人们所厌烦的劳动形式,而人们则将在享有富足安宁生活的同时,拥有更多的休闲时光。我们希望这融合现代科技,无为而治的新时代能早日到来。
五、结语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奠基人,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人类文化思想的一大宝库。本文多次引述了孔子及其主要传人孟子那闪烁人类智慧之光的道德箴言,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对孔子的学说不加批判地予以继承。由于时代的局限,孔子的学说也是真理与谬误的聚合体。然而,其中阐述的以仁爱为核心,具永恒真理性的思想,将能治愈当代社会的许多病症,是开启人类未来之门的金钥匙则是不容置疑的。
马克思主义是一庞大的政治思想体系,是人类十九世纪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其中辩证唯物主义是实实在在的真理,而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所论述的共产主义则犹如西方文化土壤映射出的海市蜃楼。我们在此以寥寥数语,要彻底地离析其是非真伪是困难的,然若由此能引发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从而走出其理论误区,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人类是自然界生物不断进化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主宰。为了探求真理,实现人类大家庭的和睦,实现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们曾殚精竭虑,并为此付出了无数生命的代价。展望未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我们深信,全世界所有热爱美好生活的人们,定将高举“民主、科学、仁爱”的旗帜,在新世纪中完成社会管理由现行的法治到道德自律的飞跃,让和平自由之光普照大地,让人类梦寐以求的大同理想化为现实,永驻人间。
注释:
【1】孔子说:“早上听闻了真理,晚上让我死去也值得了。”出自《论语·里仁》。
【2】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为了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用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出自《论语·卫灵公》。
【3】孟子说,生命,是我希望得到的,道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二者不可兼得,那我会舍弃生命而求取道义。出自《孟子·告子上》。
【4】孟子说,君子因亲爱自己的亲人而仁爱世人,因仁爱世人而爱惜财物。出自《孟子·尽心上》。
【5】孟子说,亲爱自己的亲人,这就是仁德。尊敬自己的长辈,这就是道义。出自《孟子·尽心上》。
【6】出自《中庸》。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
【7】孔子说:“一个人不讲求仁德,那怎样会讲礼仪呢?”出自《论语·八佾》。
【8】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物一样,只有一种用途。”出自《论语·为政》。
【9】孔子说:“即便有周公那样的完美才能,只要他骄傲和吝啬,别的也就不值一看了。”出自《论语·泰伯》。
原载:《湘潮》(下半月)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