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手来

——有关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举手的讨论

鑫波
编辑于01-02
阅读 338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随着初中生活的展开,孩子们在身体和心理上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他们逐渐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自尊心也日益增强。与此同时,课程的复杂性增加,导致许多孩子在课堂上丧失了主动发言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许多孩子虽然心中有答案,却选择保持沉默。这种现象背后有多种原因:一是因为缺乏自信,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他们犹豫不决,害怕答错出丑;二是因为确实存在知识盲区,无法回答问题;三是因为一些孩子虽然知道答案,但性格内向,不愿表现自己;四则是与老师关系紧张,不愿意配合老师。

    面对这些问题,家长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引导孩子。首先,关注孩子的精神面貌和情感思维,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畏难情绪。其次,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提升表达方式,使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积极举手回答。

一、有氧运动,精力充沛

    要想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举手,保持精力充沛是关键。

    挺直的腰杆,高昂的头颅,上扬的嘴角,有力的步伐,精力旺盛的面貌彰显年轻人的朝气。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要保持良好的精气神,特别需要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

有氧运动不仅能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更能使孩子精神焕发,提升注意力。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运动,在汗水中体验快乐,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升身体素质,挑战和超越自我,是我们在运动中能够体验到的美好。运动时,身体会释放出内啡肽,这是一种自然的快乐荷尔蒙,能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放松。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项有挑战性的运动或者通过坚持不懈终于完成一个小目标时,我们会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能够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正如《尚书》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孩子们每天有将近6个小时在课堂上,还有接近4小时在读写预习复习,没有雄厚的体能无法供应大脑思考问题的血液和营养,因此孩子们需要珍惜时光,积极参与有氧运动,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得每时每刻都可以高能备战。

二、用爱推动,激情愉悦

    积极举手发言其次是要爱上课堂,快乐地学习。

    爱上课堂,快乐的学习是孩子们应该追求的状态。对于喜爱的科目,我们总是会花更多的精力去主动参与,而这种推动力正是源于爱。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我们在付出爱的过程中,为了自己喜爱的人、事或物的时候,一定是出于自觉自愿的选择,即主动选择去爱,会主动付出,真诚付出,积极表达,而不是冷漠和迷茫。在给予的行为中肯定了我生命的存在价值,体验到了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

热爱是一种情怀和态度,不可以命令,也不可以培训,最好的方法是感染和影响。孩子对爱的诠释可能还不明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热情洋溢的家长一定会培养出阳光积极的孩子。父母要首先为孩子做榜样,需要以身作则影响孩子。通过实际行动和榜样,让孩子学会感恩和关爱。作为父母,我们要热爱家庭、团队、社会和工作,并在孩子面前展现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快乐。这种热情洋溢的态度将有助于培养出积极阳光的孩子。同时,我们要保持积极的态度,避免抱怨和消极情绪,积极参与自律和努力。这样,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我们的影响,学会关爱家人、同学和老师,从而对每一门学科都充满热爱。

三、有益沟通,突破界限

    积极举手发言要情感沟通顺畅。

   良好的情感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孩子在老师面前的存在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需要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包容、适当拒绝、及时赞美、得体批评、恰当争论、必要鼓励、温柔安慰和有效敦促。同时,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多考虑他人的需求和感受,避免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不轻易归咎于他人,并避免产生抵触情绪。

    在青少年时期,孩子对待老师的态度可能会发生变化。他们可能会将老师视为朋友和生活圈中的一部分,同时也可能会因为老师的某些特点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并帮助他们理解老师的职业属性。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关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而不是过分关注老师的风格和特点。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我界限的概念。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并帮助他们建立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感和有担当的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都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身体限制。当面临一段时期的困境,无法突破这些限制时,人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和痛苦。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非常渴望突破这些界限,但往往受到现实的制约。这时,帮助孩子认识并接受自己的“界限”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我们需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限制,既不能让他们过于自闭,也不能让他们变得傲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既不能过度溺爱,也不能过于疏远,以防止他们形成消极的依赖性或盲目地抵触事物。那些不依赖他人的孩子,他们不会因为身边的案例而预设自己的未来,也不会轻易给自己设定上限。他们始终保持进取的心态,持续地追求进步。而那些不盲目抵触的孩子,他们愿意等待和忍耐,先苦后甜。他们享受事物形成的过程,并积极深入探索,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暂的快乐和表面的成果。

    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拓宽他们的“自我界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孩子拥有更宽广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思维层次。这将使他们不再过分关注外在的形象,而是更加注重内在的修养。自然而然地,师生之间的沟通将变得更加顺畅。当我们摒弃了阻碍沟通的因素,孩子们将更有勇气挑战自己的潜能,突破自己的界限。

四、预设问题,提前演练

      积极举手发言要对问题不陌生,越熟悉的问题回答得越积极。

    我们还可以通过预设问题并提前进行模拟演习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在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讨老师可能提出的问题,拿着知识内容去挖空,家长和孩子互相提问。通过模拟老师的角色,提前列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模拟回答。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答题公式,开头结尾要点都尽量按规矩来。将答案做好提纲,对所有的表达内容都尽可能地写成一二三,简单的一句话概括要表达的意思,大多数是一条对应一个知识点。这样,当老师提问时问题真正出现了,孩子会更有信心和勇气来回答。

    而且,“因时而问,因科而问”。针对不同的科目和知识点,我们需要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每个孩子的接受理解进度和敏感点是存在差异的,比如有的几何好有的代数好,有的文科好有的理科好,要提不同难度的问题。家长不必担心孩子会被问题难倒,因为这正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不妨耐心地为他们解释或引导他们寻找答案。相信在这样的互动中,他们的知识会得到更深刻的印记。对于一些灵活的问题,我们不必拘泥于单一答案,可以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同时,我们要避免过于苛责孩子,以免让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感到压力和挫败。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践和锻炼,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加之对可能被提到的问题有一定的概率被命中,消除焦虑,有备无患,使孩子能在课堂上更加敢于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克服害羞,融入社会

     积极举手发言要适当引导,克服害羞心理。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要理解他们可能存在的社交焦虑,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肯定和引导。对知识的探索是一段美妙的旅程,结果固然重要,但沿途的风景更是无价之宝。我们不必急于求成,因为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相当。

    当孩子不愿意发言时,我们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逐渐克服紧张和羞涩。在准备阶段,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构建表达的框架,如列出要点、设计开场白和结束语等。此外,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控制速度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当然,多在各种场合进行练习也是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为了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勇于表达,不怕犯错。在评价孩子的发言时,应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当孩子回答问题时,无论答案是否完美,我们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那些稍有瑕疵的答案,只要他们用心思考,我们都应该给予“鼓励分”,让孩子们更自信地分享自己的见解。

    要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首先要学会自我肯定,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此外,培养孩子总结归纳的习惯,虚心求教,克服畏难心理,让他们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认知,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孩子通过参加赛事活动、实践活动、加入兴趣小组、参加聚会等各类社交活动也是锻炼孩子表现能力的绝佳机会,让他们在亲朋好友面前展示自己的欢迎辞、祝福语等,勇敢发表观点。这样,他们就会更有信心地举手发言。

总结

    总之,要让学生敢于举手、乐于举手回答问题,我们需要从生理、情感、人际关系、思维方法、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高效率地投入、享受学习中的快乐,这不仅是个学习方法的问题,更是关乎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课题。作为家长,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并积极寻找解决之道。

阅读 33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