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幼儿园小二班我的观察故事———《快乐娃娃家》

观察时间:2023年12月

观察地点:“娃娃家”

观察教师:王豆

观察对象:李方舟、吕知墨、杨奕辰

游戏源起:

        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对于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语言、动作、社会交往、生活经验等方面都会在角色游戏扮演中促进孩子不断进步。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随意性强,生活经验少,刚刚接触游戏,游戏规则还不够清晰。所以扮演游戏会角色表现力差,游戏水平较低。针对小班游戏特点,在班上设置了角色游戏区域-----“娃娃家”,通过“娃娃家”游戏让孩子更好的体验游戏“规则”就是社会生活的规则,从而培养孩子喜欢上扮演角色,增强角色意识,从而遵守游戏规则。

  区域活动时间开始了,娃娃家中传来了争吵声,我连忙走过去。只见舟舟和棒棒糖两个人正在紧紧拉扯着一个“娃娃”互不相让,看到我来了舟舟说:“这个娃娃是我先拿到的,我是娃娃的妈妈。”棒棒糖也不甘示弱:“我才是娃娃的妈妈。” 这时我接过她们手中的娃娃,抱在怀里说:“娃娃乖,不哭了!看你们把娃娃弄哭了。要和它说什么啊?”她俩连忙点点头道歉着。我说:“娃娃刚刚悄悄告诉我了,你们俩她都很喜欢,想让你们轮流抱它,好吗?”她俩连忙说好。旁边的壮壮挤了进来,说这有个“娃娃”饿了,先给它吃点东西吧!舟舟和棒棒糖也开始忙碌的为“娃娃”制作美食……

1.教师适时介入,丰富游戏进程,教师“介入游戏”的实际问题是有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因素,“介入”与“不介入”只在一念之差,在棒棒糖和舟舟争执时,很自然的和幼儿对话就可以融入进去,教师要做到适时介入,做到不打搅,不干预幼儿游戏。如何在幼儿需要介入或不需要介入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呢?教师要根据现场的情景进行介入,把自己融入在角色中,和孩子一起扮演游戏,不能以教师的角度进入,更不能影响孩子的游戏成果。

2. 孩子们对娃娃家的角色扮演有浓厚的兴趣,也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遇到孩子自己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的自我中心化有关。根据今天这种情况,可以增加角色牌来明确娃娃家的角色分配,区域活动前强调游戏规则,引导孩子遇到问题友好协商或寻求老师帮助。

3. 最后也需要生活经验积累,促进游戏发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决定了孩子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扮演的深度。孩子生活经验少,扮演角色时就缺少语言表达何情感表达。平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重现角色情景,让幼儿观看视频,了解更多角色的谈话与情景交流。也可以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来园进行父母进课堂活动,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情景和家庭情景,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在游戏中模仿与学习。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