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楼主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父辈的荣耀

——“郭兴福教学法”和他背后的战友(一)

创建于01-01 阅读218

  第一部分  

            郭兴福教学法创立时期               

(1961年初——1961年10月)

       一、抓试点课题

              “郭兴福教学法”呼之欲出

    1、陆军第12军成立军事训练改革工作组

    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两国协议,撤回了包括军事顾问在内的全部援华专家。中央军委提出了军事训练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指导思想,即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以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为依据,以总结我军经验为主,恢复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群众练兵传统,有选择地吸收苏联及其他国家的经验,认真研究敌人,从国家和军队的现实情况出发,照顾到今后可能的发展。

时任陆军第12军军长李德生

时任陆军第12军副军长谭友夫

1961年初,刚从北京高等军事院校毕业的李德生军长与军党委“一班人”达成共识,要全力以赴地抓部队军事训练,要求9个步兵团的团长每人都要亲自抓一个班的试点,摸经验,探路子。李军长亲自率军、师、团联合工作组,到军的训练先行连步兵第100团2连蹲点,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对症下药”解决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摸索出“以我为主”的军事训练方法。联合工作组由军长李德生、副军长谭友夫、步兵第34师副师长武效贤,军作训处参谋宋文皋、师作训科参谋吴亚东以及100团2连副连长郭兴福等几人组成。

    在2连蹲点时,李德生军长按实战要求对2连进行了一次紧急集合,下达了作战命令。全师连以上干部都在现场观摩并对他们的实弹射击训练进行检验。没料到,这个训练先进连射击成绩竟然勉强及格。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对2连,对现场观摩的全师连以上干部震动都很大。大家认识到,军事训练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李德生军长(左)与郭兴福一起研究改进教学训练方法。

       李德生军长总结了在2连调查蹲点的情况,对如何搞好部队的军事训练有了明晰的思路。在军党委会上,李德生军长提出继续深入抓好步兵第100团2连这个训练典型,用抓典型推动全军的训练,进而使全军的军事训练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李德生军长指出,我军有几十年的实战经验,要发扬光荣传统,吸取外军有用的东西,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聪明才智,创造出符合我军特点的好的练兵方法。军党委成员一致赞成李军长的意见,决定步兵第100团2连为试点连队,并考虑由前期在2连进行调查蹲点的军、师、团联合工作组原班人马作为军训改革工作组继续抓试点训练,宋文皋、吴亚东、郭兴福三人为教练员。

    宋文皋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淞沪、漳厦等战役。1952年进入武汉高级步兵学校学习,毕业后分到陆军第12军步兵第31师教导营带兵,之后调陆军第12军作训处任参谋。

    

  吴亚东1947年1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辽沈、平津、宜沙、衡宝、湘西、广西、滇南等战役,随38军入朝作战,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回国后到齐齐哈尔第7步校学习,毕业后分到陆军第12军步兵第34师第100团在连队带兵,之后调到步兵第34师作训科任参谋。

    军党委成员认为,宋文皋、吴亚东有实战经验,经过军事院校学习,有较高的军事文化素养,长期在军、师领导身边工作,能较好地领会上级的意图,具有抓军事训练改革必备的条件,作为工作组成员是理想的人选。

    2、任保俗团长说“郭兴福是一个好教练员

    在军党委会上,党委“一班人”一致同意军作训处参谋宋文皋、师作训科参谋吴亚东进入军训改革工作组,至于步兵第100团2连副连长郭兴福作为工作组成员,却有不同意见,争论的焦点是,他是济南战役时的解放战士,能否担当此重任?李德生军长曾派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聂勋材对郭兴福的身世做过了解,对他带兵情况也做过调查。步兵第100团任保俗团长长期在2连蹲点,与郭兴福朝夕相处,对郭兴福是很了解的。

                     时任 步兵第100团团长任保俗

  任保俗团长认为郭兴福打过仗,又经过军事院校学习,军政素质较好。他在训练中对战士要求是很严格,为了带好部队,就是要对战士严格要求。郭兴福说话嗓门大,有时说话是很冲,但这绝不是军阀作风和官欺压兵的不平等。其实在生活中,他对战士是很亲热的,相处也很随和,粗中有细。有的战士在训练时皮肤划伤了,他记在心里,训练结束后立即让卫生员去看受伤的战士。有的战士因家里有困难,思想负担重,训练时情绪不高,郭兴福主动找战士谈心、开导,使战士能全身心投入训练。任团长认为“郭兴福苦干实干”,“是一个称职的军事干部”,“是一个好教练员”。聂勋材将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团领导的意见如实向军党委做了汇报。经过军党委成员民主讨论,一致同意郭兴福进入工作组,与宋文皋、吴亚东同时作为教练员抓军事训练改革。应该说,团领导的意见对军党委的决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团领导的正确评价,没有这次成功的军党委会,就不会有此后的“郭兴福教学法”。

 3、“郭兴福教学法”在起步阶段具备的有利条件

    第一,在“以我为主”训练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全军迅速开展了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高潮。我军又重新编写了条令、条例和教材,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发出了大搞训练的指示,提出恢复和发扬我军群众性练兵的光荣传统,广大官兵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统一,练兵热情再一次高涨起来。“以我为主”的指导思想是对自建国以来我军军事训练工作的总结和反思的产物,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军训练的实际,也揭示了军事训练发展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较好地扭转了“不走样地学苏军”、“以苏军为主”的一些不切合我军实际的做法,为全军广大指战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练兵热情,为我军掀起新的练兵热潮乃至为郭兴福教学法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国民党反动派“反攻大陆”的叫嚣和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派遣特务不断袭扰,也激发起指战员奋起“为保卫祖国,为加强战备而练兵”的积极性。就是在这种大气候中,“郭兴福教学法”成了“时势造英雄”的大势所趋,也是“郭兴福教学法”诞生的直接动力。

部队进行泅渡中的射击训练

部队进行野营拉练

  第二,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考验,我军四大野战军都有自己的军事训练方法和作战风格,为群众性大练兵创造了有利条件。一野部队擅长以少量兵力牵制敌人,利用各种手段迷惑敌人,掩护主力部队行动;二野部队官兵具有互教互助、军事民主的光荣传统;三野各级指战员在战场上灵活机动的作战风格;四野基层指战员贯彻执行六大战术原则。各野战军的特点体现了我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工作组的军师领导是二野的干部,三位教练员也分别来自三、四野部队,他们都具有较好的军事素质,只要在训练中取长补短,一定能搞好训练改革,形成“以我为主”的训练方法。

部队进行攀岩、特战训练

  第三,郭兴福具有较好的军事素质,肯吃苦有能力。他在1948年济南战役中解放入伍,加入华东野战军13纵队,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淞沪、漳厦等战役。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进入陆军第14步兵学校学习,1955年毕业后分配到陆军第12军步兵 第34师教导营任排长,后调到步兵第100团2连任副连长。从郭兴福的经历看,作为基层指挥员,他既有实战经验,又经过步校的严格训练,在师教导营任排长期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从试点阶段的教学实践中还能看出,他能吃苦耐劳,以身作则,能作示范动作,身体好,脑子灵活,接受能力强,对学到的东西能较好地运用和发挥。不足之处是,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缺乏耐心,有时还有些固执,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师、团领导都表示要尽力帮助他改正这些不足,争取培养出一个能代表陆军第12军水平的优秀教练员。

  第四,步兵第100团2连是个英雄连。解放战争时期,2连荣立大功1次,特功2次,涌现出10位英雄和模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连荣立集体一等功;3班荣立集体一等功,3班班长爆破英雄伍先华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3班因此被命名为伍先华班;第3兵团授予2连“保持英雄第二连”荣誉称号。2连具有优良的传统作风,勇于牺牲,能吃苦耐劳,民主风气也好,让郭兴福带领2连3班进行试点训练一定能出成绩。(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始,志愿军执行全新的评功标准,原一大功介于新标准一等功与二等功之间,掌握尺度为:原集体一大功视同一等功,个人一大功视同二等功)

      

       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伍先华为彻底摧毁敌人的封锁,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进敌人坑道,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开辟了部队前进的道路。

       第五,步兵第100团具有红色传承基因。该团是享誉全军的红军团,前身是土地革命时期重新组建的红25军特务营(原步兵第100团前身系警卫鄂豫皖省委的分队,因未参加西征川陕得以留存完整)。1936年东征期间由225团扩编为红75师,抗战期间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后改编为陆军第12军步兵第34师第100团。该团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时期的香城固伏击战 ,解放战争时期血战大王庄,抗美援朝时期官岱里反击战中都立下赫赫战功,涌现出数十位英雄模范人物,从这个团走出两员开国上将:韩先楚与刘震。

       由此,团长任保俗、政委郝一针两位军政主官,按照军首长的统一部署,有计划地抓好全团各项工作的落实,竭尽全力积极支持和配合工作组的工作,全团官兵坚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下,发扬我军光荣传统,一定能克服困难搞好军事训练改革。

(未完待续)

阅读 2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