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

RR
创建于01-01
阅读 30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你好!


每年公历的第一天,


都是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


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又称“阳历年”。


因此伴随着这一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人们互相祝福:“元旦快乐!”


对于“元旦”这个节日是如何来的?在我国历史上又经历了哪些演变?有哪些相关的风俗文化、诗词佳句?一起来涨知识吧!

元旦的由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的风俗习惯



元旦是我国—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干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吃年糕 又叫粘粘糕,有年年高的寓意。年糕这一食物历史悠久,但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主要在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明末《帝京景物略》,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曰年年糕”。


吃汤圆 新年伊始吃汤圆有着非常好的寓意。汤圆因为是圆形的,所以象征着阖家团圆以及亲人团聚,和睦幸福,在很多重大的节日都有吃汤圆的习惯。


吃饺子 饺子是由馄饨转化而来的,每到元旦佳节,北方人都会吃饺子。但是元旦节吃饺子的习俗,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


放爆竹 爆竹一响,表示旧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了。传说“年”是一只可怕的怪物。在过年放爆竹是为了吓走吃人的年兽,保护家人的安全而来的。这也是为元旦添加喜庆、热闹的气氛。


送祝福 祝福在中国是必不可少的,祝福别人的同时也在享受别人的祝福,愿新的一年诸事都能顺顺利利。

元旦的诗词佳句



2024年即将来临,过去的遗憾,新生的憧憬,这种情感是否古今共通呢?一起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过元旦的。虽然古时候的元旦和今天的“元旦节”并不是一种概念,但寄托的情思却无差别。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冬景》


唐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新年作》


唐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灯火璀璨,衣香鬓影。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流过。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转眼间2023年已经拉下帷幕,元旦即将来临,让我们开启新的篇章。

       元旦的到来,证明着一年的结束,也标志着新一年将要开始,在经历了一年的风吹雨打之后,我们迎来了新的太阳,新的蓝天和彩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元旦致辞: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从过往中汲取力量,这一年愈发给予人们前行的底气: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中国人积力而举、集智而为、勇毅不怠。我们应当积极向上在新的一年里守望相助,不惧风雨,对未来充满信心。

瑞雪覆禾苗,暖阳挂树梢。松柏犹苍翠,腊梅吐新蕊。此景添祥瑞,幸福紧相随。一派迷人景,盛世好心情,斜风细雨冰霜,佳节梅花飘香。薄雾落叶暮色,花开笑容绽放。元旦一缕阳光,照耀祝福飞翔!在这一刻,幸福流淌在你的周围,如意与快乐常伴随你的左右,梦想开启你的心灵,让灿烂地笑脸伴随你新的一年。祝:心想事成,事事顺利。元旦快乐!

阅读 30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