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
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元宵(南方): 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美满之意,吃汤圆意味着新的一年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水饺的“饺”与“交”同音,因此在新年吃饺子寓意在两年之交时交上好运。同时由于水饺的形状跟元宝有点像,因此元旦吃水饺也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够招财进宝、财源滚滚。
鱼:
若论元旦吃什么有好的寓意,鱼肯定是少不了的一道佳肴。中国有一句俗语叫“无鱼不成席”,甚至在一些比较讲究礼仪的场合,鱼头鱼尾的摆向都是有考究的。在元旦吃鱼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年年有余。
元旦的来历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它的来历可追溯到古罗马的儒略历,当时的1月1日被定为新年的开始。公元45年,儒略·凯撒将1月1日定为罗马帝国的正式新年,并将这一传统推广到帝国的各个地区。
第 1 页
元旦的庆祝活动在尼科西亚会议上得到了国际的确认。1972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1月1日正式定为世界各国的元旦,成为全球的共同节日。
二、中国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由夸父追日的故事引申而来的。
相传,古时候的人们过年时会点亮篝火,跳舞欢庆,希望能远离邪恶,迎接新一年的好运。而后,大家发现,在除夕之夜点亮篝火后,太阳再次升起,连续几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正月初一这一天就成为了庆祝新年的日期。
元旦和春节的习俗
1.放鞭炮:这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热闹的鞭炮声声祝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象征着红红火火。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是对联的一种,是一类对联的前身。贴春联意在辞旧迎新、祝福来年。春联的种类很多,有横批、上下联、幅等。通常情况下,横批贴在门框上,上下联则根据平仄对仗,挂在门框两侧。
3.贴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的剪纸,寓意着吉祥如意,古时叫“窗暇”。窗花一般贴在玻璃窗与日历上,也可贴在墙上。
4.包饺子: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古代较大的金银锭,吃饺子象征着“招财进宝”。此外,吃饺子还可以避免把硬币、硬币汤、年糕等食物卡在牙缝里。
5.年夜饭:除夕夜的年夜饭又称团年饭,通常是在家里做。年夜饭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顿饭,也是非常丰盛的,菜式丰富,有鱼有肉、有凉菜也有热菜。
6.守岁: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
7.压岁钱:除夕夜,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压岁钱通常是装在一个红色的袋子里,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孩子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8.祭祖、祭神:在春节期间,出嫁的女儿会携带祭品“压岁酒”回婆家祭祖和神。
9.赏花灯: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要闹花灯,又称灯节。
10.吃元宵:元宵是一种甜汤,有南北之分。南方是典型的代表,它也与年糕、糖葫芦等食品配合在一起食用。
11.打牌:除夕守岁,打牌是重要的活动。
12.舞龙舞狮:舞龙舞是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春节开始,舞龙舞狮的表演就会开始出现在各个地区。
13.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14.送红包:对于企业或公司员工来说,老板会在开工那天给他们发放开工红包;对于家长来说,会在春节给小孩发红包;对于亲戚朋友来说,会互相发红包。
15.祭神:在春节期间祭神是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供上各种水果和香烛等物品,祈求来年平安顺利。
16.燃放炮竹:在中国人的心中,炮竹能吓走一切邪恶,新年放鞭炮是喜庆的象征。
在中国,人们会大扫除,寓意将旧的一年扫除干净,迎接新的一年!
会贴春联、贴福字,贴福字时还故意将福倒贴,寓意福到了!
还会守岁,也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整夜不眠,祈求双亲长寿,又称「长寿夜」。
还会放炮,「爆竹一声除旧岁」,爆竹一响,表示旧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了。传说「年」是一只可怕的怪物。在过年放爆竹是为了吓走吃人的年兽,保护家人的安全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