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THE TWO OF US

Brillante
创建于01-01
阅读 2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标题是我今年最爱的歌曲。以此为名也是由于从私心⻆度⽽⾔,我希望请将阅读此篇的过程作为“just the two of us”的私密谈话,⽽⾮你端坐着聆听我独⾃站在演讲台上的⼤声宣告。

人潮汹涌,我独立于爱意高筑的暴风眼中。

                                                      ——题记

【蜘蛛丝】

——我

去年以spider结的文,今年就由蜘蛛丝开启。

我的心绪,常常纠结。

如蜘蛛丝。


比如我又在撕手,因为我不知从何谈起,不敢将全部真实的自己披露,那些隐秘的私人情结我向来吝啬于坦白。但与此同时,我又唾弃不展现自己全部精神内核的人。


大一时上“新媒体素养”的课,陈老师问我们:发朋友圈时最注重什么?我还记得当时我回答的是“受众接受度”。因思虑此,我的朋友圈永远展现的是最为大众所接受的那一面。


也许是惧怕通向我心的通风口的蜘蛛丝被烧干殆尽后无法防御冬夜的寒与暗处的刃,却也要担心蜘蛛丝密密麻麻将通风口堵塞后窒息的风险。

又是一番纠结,思来想去比起寒风我更是怕潮热,于是这蜘蛛丝还是疏些好。


所以若你恰巧有空,又不惧触碰真实,那么可以选择往下阅读,读我这一年的纠结收获,读最真实的可能是另一面的我,我将不胜荣幸。

我常常纠结。

也许体现在我瞧不上拜倒在经验主义旗下的人,但自己也常常成为经验主义的拥趸。

也许还能体现在我与世俗评价体系的博弈到对于广度与深度的考量取舍。

也体现在我和世俗评价机制一直以来的博弈。

小罗9月份问过我这样两问:为什么要当“优秀的人”?什么样的人能叫“优秀的人”?

我当时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不喜欢被如同蜘蛛丝般的世俗评价体系绑缚,但我也深知以我的自尊心之高与获胜欲之强,不可能接受自己与定好的目标之间存在需要绕弯的距离与等待的时间。皇冠与鲜花,我注定都想要早早的得到。


除此,在更高远的层面,我还会有想打破某些存在土壤早已过时的世俗评价机制的野望。

而融入世俗评价、参与固化机制在我的认知中或许是实现上述目标最高效的路径,所以这意味着自愿被世俗评价所束是我要走的路上既定的无法缺失的一步。

而我一直在不遗余力探索的是怎样在这个评价机制里最大限度的不扭曲地展现自我。

也许是贪婪成性,我向来是一个“既要又要”的人:目标是要达到的,个性也是不会扔的。


高一心理课,老师喊了几个同学上黑板写自己最重要的五个东西。我还记得我写的是“亲人”“朋友”“生命”“正义”“理性”。前三者是共性,后两者是底线。


我绝无可能让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品质被我瞧不上的种种条条框框所蹉跎。

在入世的过程中,我兴许会悦纳自己的追名逐利,但绝不接受自己成为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拥趸。


如果问2023年何时最累,我会回答军训的那段日子。那种累并非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两座大山将我压制得近乎喘不过气(插一句我真的很厌恶我所在的这片土地的人们脑子里普遍存在的依然是地主思维而非资本家思维,这意味着相对质量而言更在乎数量,相对提升效率而言更在乎如何压榨休息时间),而我当然无法做到对没有必要的低效的浪费同学们休息时间的不合理要求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于是对抗,周旋,上诉。周而复始,锲而不舍。好在最后成功,将每天每人产出一篇感想变为14天军训期间每人只需写一篇感想。


上书成功的那一刻大概率会是我今年心情最高值,是三个月后的今天我再度回忆都能直接表演“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程度。还得感谢柳哥和zcx与我统一战线并肩作战,那一刻真正领悟到校训“同舟共济”的含义。

广度与深度之间如何平衡也是我一直纠结的点,因为我永远热爱广度大于深度。


我喜欢寻求不同领域之间奇妙连接,不爱在一个坑里长期驻留向深摸索。比如说我钟爱探索各类工科与艺术交叉联系的可能,但若是让我日日常驻工程实验室抑或是阅读长篇大论艺术文献那大概我都是坐不住的。


高中时写作文我一向以例证丰富而非思辨深刻作为得分点,被tty一贯评价为“用素材将阅卷老师淹没”式写法。大概也是因为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于知识面涉猎的范围之广,而非急智之下思维挖掘之深。


暑期实践结项答辩时,许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多些结果说明少些过程展示,他说我太会扬长避短。实在被他说中,相较于结果的获得也许我更爱路径多可能性的探索,正如相较于对深度挖掘我更爱试探广度的无限。


所以新的一年对自己的要求会是努力发掘对深度的热爱,也希望大家多多分享经验与建议助我取长补短,先在此道谢。

因着对广度的喜爱,“可能性”一词也是被我奉为圭臬。这三个字也是我喜欢大学的原因,我可以去各个感兴趣的领域探索遨游而非像高中一般被既定的六科锁死。

逢寒暑假每被亲朋好友问起“大学生活感觉如何”这个话题,我永远乐的合不拢嘴——“我可太喜欢大学生活了,比高中好玩太多了!”


并非不感念我的高中,我深知没有长郡这样优质的资源与基础,我甚至无法与同济会面。

而是对这个应试体制的厌烦与憎恨,我讨厌被锁在单一维度评判标准里,尤其还是被死死摁在我不擅长的领域里,这无异于把我扔进大沙漠又顺便绑在绞刑架上。每逢高二高三月考前后,我的心就要大病一场,倒数着苟延残喘的时日。


很明显,相较于高中,大学可真是好玩太多。我可以随机出现在剧院、美术馆、高尔夫球场任何一个角落,而非教室和去教室的路上,so怎能不大喊一句:太爽啦!

【巴别塔】

——人们


我热爱与人们打交道,因为了解每个人独属于自己的“语言”让我乐此不疲。

这里的“语言”一词与巴别塔之下上帝降下诅咒让人类“语言”不通的非同义。我想说的是,每个人展露的特质都是专属于其的语言。


虽说各气质平等,但我也始终保留我对不同气质参差喜爱的权利。

而在我喜欢的气质这一块,大概是我爱我所缺失的。


因着我野心勃勃,所以我爱不受功利视角约束的人。

这正是我如此喜欢小罗的原因。也是intp类型人格对我有着强烈吸引力的原因。高三时小罗窝在座位上,整个人散发着安详平和的气质,仿佛一只躺平的小企鹅误入奋斗鸭群中,于是我一把薅住。而大二很幸运的是,在国交课新认识了一个intp同学,也是身上充斥着一种祥和的可爱感。

由于我更为擅长广度,所以欣赏热爱探索深度的人。

卢六曾经问我有没有什么专业能让我有滤镜,由着她说自己对医学有滤镜,我第一反应是没有。她再三追问,我思索了一会儿,说可能只有纯数或者纯物。


那种纯粹的钻研某一领域的专业与沉浸热爱钻研深度的人才会从本质上吸引我。

向来知晓自己是在传统路径里追随最优解的人,所以还爱跳出惯性思维的人。


高中三年唯一一个我将其视为icon的人,缘起为初升高上数学预科班时的一次机缘巧合。老师当时问了一个广为人知的逻辑题:关于真话村与假话村的问题。

(一个人来到真假话村的路口,真话村人说真话,假话村人说假话,请问如何在只向其中一人提出一问的情况下,知道通向真话村的路?)


当时的我得益于小时关于这类思维游戏丰厚的阅读积累,极为轻巧地复盘了一遍脑海中已然存在的正解便高高举起了手:“如果你是另一个村庄的人,你会告诉我真话村如何走?”(无论问谁这个问题得到的结果都是通向假话村的道路)成功获得老师的赞许。


而对方直接设置了一个前提条件的悖论,现在我记不清他那非常绕的原话了。当时老师不是很认可这个悖论设置的有效性,但是我是觉得这个悖论是有效的。于是那节课的前十分钟是我俩你一句我一句地和老师争执这个答案的可行性最后把老师说服。


由于对擅长跳出传统思维这个品质的认可,外加人物理确实很好,在搞竞赛的同时还擅长指导我打基础,所以也无怪乎这会是我高中三年最认可的脑子(之一)。 

被我大一奉为最佳队友的小何也是如此,能说会道,超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思维跳脱又好玩。


当然我爱我所有的朋友们,此处仅对我最喜欢的几种特质作说明,就暂不报菜名列举我的朋友们了。 

本来这个篇章到上为止,但最近恰好和两位朋友熙仔和伊仔探讨了恋爱观。发现我这方面的想法真是异乎常人,于是认为果然我适合独身。


熙仔觉得恋人类似于更为稳定的朋友,我很惊诧,因为在我的观念中,“恋人”这个身份可能是将获得我生活中最高地位的角色,朋友不一定需要固定联络,但恋人必须,且其高贵的地位意味着需要占据本来就不富裕的私人休息时间至少一半,当然更好笑的是目前我没有一星半点的休息时间。


还有最近结束五年长跑悲提分手的伊仔天天叨扰我来冲击我的感情观。她认为恋爱是她的生活必需品,迫切于找到下一个她能放置爱的情感寄托。我无数次回击她能不能先学会爱自己再去想着恋爱,不要把任何人看成救命稻草一样的存在。


她热衷近与无限亲密,我喜欢远和可控清静。任何关系中的距离,我都希望由我控制亲疏远近,若是对方过于迫切热情试图掌握关系主导权,那我们结果多半是由我断联。

因着我喜欢等待冷却后降温的关系,那是把假性热情用理性过滤后的真实。

思来想去果然家庭是一切观念之因。


“恋人”这个身份于我而言是地位最为崇高尊贵的角色,是因为小初中和妈妈生活时,我那常年在外地的老爸每每电话打过来和我说的最多的都是“不要惹妈妈生气,要照顾好你妈,她很辛苦你要多体谅。”——如你所见,核心思想是我妈。

在山东旅游,我爸惦记着第一要务是给我妈买阿胶;在川西旅游,我爸唯一兴致勃勃的购物点是什么治嗓子的中草药,因着那段时间我妈总咳嗽。而我妈这边,每次我回家就喊我给老爸打电话报备,也从小跟着我妈有样学样每每我爸应酬在外就一个电话过去让他少喝点多休息。


外公外婆也算是青梅竹马欢喜冤家一辈子。近纲课作业我采访外婆做口述历史时,讲到童年部分,外公声音在旁边窜来窜去:“你外婆说的不好,还不如我来说嘞!”结果确实外公一句时间加一句事例说的更为严密,容易上书面。这也许就是青梅竹马的含金量了。

而喜欢远一点的关系也是因为我们家倡导“距离产生美”,关怀都是礼貌且克制的,情感支持方面实在匮乏但其他方面也确实充足。就比如说我所知的其他家庭电话粥能一周打个几小时,我们家实不相瞒,整个大一打了一次电话,共计时长五分钟,在我生日晚上。


和我妈生活的日子里学校发生的事是无法交流的,因为她永远听的心不在焉,甚至问了三回小葛是女生吗,久之我也懒得说所有事情,但常年在外地的我爸还能记得我所有好朋友名字,值得表彰。


但我妈会在初二给我报八个补习班,他俩高三各种线上线下咨询旁听高考,算是把我上下一百分段的各学校和各专业都摸了个底朝天,做了整整五大本笔记,考完后才淡定地给我展示这一年他们的学习成果。我的评价是他们可以去当下一个张雪峰了。


填报志愿也是,因为是提前批,非平行志愿只能填一个。纠结于同济、华师和武大,通过我爸精密计算,同济概率可能是最大的,外加我妈强烈的第六感——她第六感每每准到吓人,高二梦见我成功进1923结果我真的进了,高三线下宣讲她第一个拿到的是同济的宣传单,说有预感我最后就是会去同济,结果又给她预言中了。


总之感谢我爸的科学和我妈的玄学把我送进了我的梦校。

【象牙塔】

——大学

幸运至极,我真的很喜欢上大学,而巧的是同济一直是我的梦校。

来自黑龙江的高绎然曾言,等到填报志愿她才来了解同济大学这所南方大学。

但我不是,高三的我曾在杂记本上画三小人划船的校徽,旁边潦草题的一句“划船必定有我”小小地彰显我对同济的野心。

为什么喜欢同济?入校前是沪上风光和悦耳校名,是建筑与设计作为我最爱的两类学科的诱惑,是小学还是初中听姑父姑妈小小悔言不该让我表哥去浙大而应当去当时给“专业随便挑”条件的同济,因其治学和校风更为严谨。


进校后更是喜欢,四平校区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大学模样。抬头是古树苍天,面前是红砖粉墙,俯首是参差绿植与平整大道,历史底蕴溶于森林公园,不要太完美。


嘉定校区也很好,水上高尔夫球场和惟新馆是我最爱的两个地方,风光实在优美,前者坐拥临水美景和大草坪,后者设计风格类似安藤忠雄,水泥现代风。

唯一让我诟病的点在于实在偏僻,两小时进城对于我这种玩咖而言还是太过于无法适应。

学校风气也挺好,在本人围观过高中同学们浙大南开等一众校园圈后发现同济的哆啦校圈简直是和平友爱三观正的画风。

也许是本校课实在是太多,peer pressure实在太大,在友校校圈上的瓜和骂战从未消弭时,本人在同济校圈几乎从未耳闻。


还喜欢同济的选修机制,小罗说南大的选修只有跨选,都是归学院开设,选了其他学院的有点像侵占他院资源,而不会有面向全校平等门槛开设的选修课(我说南大各学院怎会如此疏离像极了江苏十三太保的关系)。

同济在这方面很好的一点是,选修课分为四个方向,简要言之就是人文艺术、工科、社科、生科。这四个板块所有人必须都各修读至少2学分总共修够8学分后才能开启任选模式,而选课几率是众生平等的(身为艺传学生的本人也还从未选上过星期音乐会),也从来没有学生选其他学院的课叫侵占其他学院资源的说法。

最最重要的是,在同济,或者说上大学,于我而言是回到考量综合素质的舒适圈——要知道我一直认为自己基础教育阶段就如遇不到明主的良将、择不到良木的猛禽。

因着自己不在北京上海这样高考难度较低而综合素质培育土壤充沛之地,在湖南这种应试高考大省,我完全是拿短板去碰人家的长板,只能是郁郁不得志、考后苦瓜脸。而上大学滋味不要太美好,大家比的就是综合素质,终于能摆出本人的长板了,岂不乐哉。


且同济人文虽比隔壁复旦有所稍逊,但艺术设计却是大名鼎鼎的亚洲第一世界第十,校园建筑实在漂亮。到嘉定第一周,我就模仿评价祺贵人那段发言道:“嘉定校区固然偏僻,却实在美丽。”

当然,如果同济把主校区放到嘉定从而把这边交通发展起来我会更开心。

【柠檬香】

——others

柠檬香是我最爱的香,黄色是我今年最爱的颜色,这两者于我也是象征着收获与愉悦的香味与颜色。

我的部分朋友是柠檬味的,怎么个说法呢,柠檬酸酸甜甜,酸胜于甜,正像我很多朋友们纠结至死的性子。


多数时候我被朋友们主动找上门呢是让我帮忙做决断和做心理安抚,每回一听他们思虑过度的前因后果我就要呕血三升,想这么多不如行动起来。只想不做的性价比未免太低,效率也太低。

大学中,常常被情商低下群体和矫情过度群体创到,前者让我无语凝噎后者是呕心沥血。我讨厌功利至上的人又讨厌理想过头的人,前者太肤浅后者太幼稚,也许正如我妈评价的我“认为这个世界除了自己都是傻逼”。

但所幸还是有一些人,我会称之为给力好队友的群体,有能力拯救我暂时逃脱这个怪圈。

比如说这学期我的精神支柱高绎然和合作五六次的罗心妍,还有极其给力的叶灿然。我的小组合作作业若是没有她们绝对不会这样舒畅。

还有我最棒的室友湘芮、六六、任菲。

在此感谢各位。


除此之外还有我最爱的老朋友们。

最高效的是周四晚闪现杭州和佳炜一起自习,周五上午和刘动自习,宛若一键回到高中自习时间。

最感恩的是阿双陪我练习英语口语和资祺大张旗鼓迎我入长春。

最怀念的是被小罗高三下午教数学,那是我唯一对数学有好脸色的时光。

最幸运的是去北京约饭我亲爱的1923+1925ers,能来14个人,也是高考后与大家首次大型再聚。

还有最幸福的莫过于最好的朋友谭桐仪考上同济,实现每两周见一面的快乐。

这一年收获也是非常大的。


暑假如愿参加春雨去永州东安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夏令营支教,虽说热感冒又是长痱子,但是教武术和教文化真的很开心,遇到太多我爱的爱我的贴心的小同学,还有非常多的好队友们,教文化课时本来备好了“文艺复兴”、“五四运动”和“百家争鸣”的课,但讲前一天一问学生,大家都上过。

于是连夜改成“随便扯扯考古史”和“随便扯扯艺术史”。上的本人很开心,同学们反响也很好。


这也让我知道自己的理想职业估计还是大学老师,教书本来就让我够开心,加上能自己设计想教的课程,别提有多美。

在黄山宏村做暑期实践是这一年我最珍视的经历,非常感谢刘强老师联络与我的最好的队员们的大力支持。其实合作过程中不可能没有摩擦,但最后成果对得住29号雨夜从画了一半的电箱回来民宿后默默哭的三小时就足够。

这学期也经历了第一次参加商赛(感谢镜洋邀请),第一次主持很感兴趣的AI类项目(有赖于做艺术疗愈大会志愿者和参加启迪班,发现了自己非常想探索研究的方向),第一次参加平面设计专业类赛事(感谢方老师,确实没想到能拿奖),比较自豪的是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结果对得起付出。

除此之外,还有第一次代表团队去外地汇报领奖,第一次从小提琴转行大提琴(感谢何老师倾情指导)。

一个人去了苏州杭州南京天津香港无锡淮阳北京沈阳长春旅游,感谢我亲爱的高中同学们热情款待。

和家人一起去了成都和川西,汶川、黄龙和九寨简直人间仙境,不愧是天府之国。

看了二三十场剧,最爱的还是法罗朱,经典果然是经典。

逛了十几个展,本命还得浦东美术馆。

看了两场演唱会一场音乐节,虽然其中歌是不会唱一首。

接下来的寒假考完期末后就是备战美赛了,除此还有一个自己一直很想做的sitp项目需要推进。

2024暑期除了深入今年暑期的实践外还会想要去意大利交流,秋季准备去香港交换,所以下学期肩负着重要课任,相信会一切顺利。



2023,完美结束。


2024,good luck.


感谢阅读,一路顺风。

阅读 2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