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记洋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12月教研活动(三)

潘行琪
编辑于2023-12-31
阅读 38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研韵飘香香如故,拾阶而上提素养。12月27日,建德市洋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成员们在杭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丽敏老师、建德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谢建美老师及教研组长盛丽芳老师的带领下,齐聚温州市永中第一小学,参加龙湾区小学道德与法治“素养课堂”教学研讨暨“杭·温”浙派名师送教活动。

课堂观摩

第一堂课由龙湾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工作室学员吴煦老师带来五年级上册《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吴老师以“自强不息榜样人物”评选会为活动主体,举行了两轮评审流程,将四位人物的多种品行特征进行梳理,最终让学生们明晰了自强不息的真正内涵。接着,吴老师又将视线拉回到学生自己身上,点出学生们平时的好行为也是自强不息的表现。相信孩子们定会在这堂课之后更加注意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整堂课化繁为简,线索串联,灵活突破难点,给听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堂课是来自孙琴名师工作室的学员程君炜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从“白色污染”说起》。实践教学永远是推进课堂改革的不竭动力。程老师这堂课设计巧妙,实践性强,密切联系生活,将课堂分成“塑料调查站”、“塑料实验室”、“塑料大揭秘”、“减塑在行动”等板块,一步步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观赏视频、动手观察,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层层递进,深入浅出,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激发了孩子们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的情感。

第三堂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由邵静、郑志娟名师工作室学员陈雯霞老师执教。陈老师以提问上学时的交通方式导入,既贴近真实生活,又能让学生们快速进入课堂。接着,按照交通工具的不同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在讨论中碰撞思维的火花。陈老师积极运用视频、图片等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简练的语言、自然亲切的教态、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无不体现陈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

第四堂课由朱希杰名师导航站学员王亚丹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这一堂课层次清晰,构思巧妙,王老师犹如一个大孩子融入孩子们中间,她的语言充满童趣,教态活泼大方,使凝固的教材演化成了生动的课堂。王老师和教学小助手——猫咪调音师“静音”、“小声”、“正常”、“大声”,一起引导孩子们思考在合适的场景中运用合适的声音,还知道了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这堂课让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已走出书本,回归生活,体验深刻。

观点分享

  下午,杭州硅谷小学陈琳老师作题为“聚焦学习目标,探究“教——学——评”一体化议题式学习新样态的观点报告。陈老师从概念界定、课程评价理念、课程评价实施、评价指标、内容和方法展开,并以上午四堂课和自己之前上过的课例为例,从素养的向导、支架支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角度向我们详细地展示了议题式学习新样态的探索模式,在创新中更好地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专家引领

杭州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丽敏老师向大家作了题为《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逻辑理解与教学实现》的讲座,方老师带着老师们一起回顾教材内容,结合未来教材对上午四节课例作了精彩的点评,给出了高度评价,不禁感叹道:“老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方老师让我们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明确的抓手。

教研总结

最后,姜诗谦老师从三个“有缘”做了活动总结,并期待杭州和温州打破距离,保持互动,有更多更好的课例呈现。

学习掠影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本次跨区域的教研活动,洋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成员们都得到了多维度成长。

00:47


整理|潘行琪

审核|道德与法治教研组

日期|2023年12月27日

阅读 38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