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黄埭

美友74446402
创建于2023-12-31
阅读 55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是2024年元旦,下午高铁返京,上午有空,我们一早出发去黄埭。从小听母亲讲她的家乡在苏州黄埭(读Huangdai)镇,我一直听成是“黄丹”,没想到的是冥冥之中似有暗契,儿子真的娶来一个名叫黄丹的媳妇儿。黄埭原名春申埭,后楚国君将此地封给宰相黄歇,黄歇为防水患以土堰水筑成堰埭,后改称黄埭,看,又有黄姓渊源,看来这媳妇非黄姓名丹不可!黃埭镇属苏州相城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相传“先有黄埭填,后有苏州城”。古往今来,黄埭一直是苏州西北部和无锡锡东地区的重要商埠。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与木渎、浒墅关、甪直一起被称为吴县四大古镇。半个小时车程我们就到了黄埭,眼前着到的完全是座新城,与国内其他城填并无二致,无法与母亲口中的家乡联系起来。经打听有一个老街区还保留着原来的模样。看了老街就有了感觉,母亲从小生活的场景浮现出来:依河而建的旧房,能想象出少年时的老娘在河边淘米洗菜,姊妹几个嬉戏说闹的情景,小巷传出小姑娘“桅子花,白兰花,桂花一一赤豆粥“的叫卖声……记得母亲生前曾两次回老家,第一次是1954年因奔丧(还是外婆生病?)独自带着4岁的我和2岁的阿弟回老家,就是那次阿弟差点中暑热死,因为从西宁出来时还天冷穿着棉袄,到西安天已热,年青的母亲没经验,阿弟差点夭折。而我脖子上掛个痰盂充当流动厕所,走不好就摔跤(到上海转车时把我俩留在上海奶奶家,老娘独自回乡)。第二次大概是80年代(具体哪年忘了),三姨夫带她们姊妹们去黄埭为外公外婆修坟,当时以海在无锡,还跟老娘她们会过面。听母亲讲她娘家在黄埭乡下“尤梗上“,后她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攒了钱回黄埭镇置办了房产,一家人从此定居黄埭城。后母亲姊妹纷纷外嫁,老家也就放弃了,具体地址估计也淹没在历史的变迁中。今天我们替母亲又一次回了趟老家。

黄埭填中心矗立着黄歇(楚相春申君)像。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是否记得黄轩演的就是黄歇,具体情节我己记不清了,有空再看看。

黄埭鎮保存唯一的一段老街颇有穿越感。这里水系发达河浜纵横,一条西塘河穿城而过,流入太湖,河水碧绿清沏,是当地人的水源地。现代人早己不在河里洗菜倒马桶了。记得老娘还曾讲起当年老爸和三姨夫到她家相亲时,采菱角不慎落水的轶事。

黄埭历史名人除黄歇外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就是劝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年,最后灭吴的那位。再就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冯梦龙的作品雅俗共赏,通俗易懂,多部著作以短小精悍的故事呈现,言简意赅,他的作品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三言两拍》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入选高二语文教科书,《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此外,他还创作了《古今谭概》、《笑府》、《智囊》、 《墨憨斋传奇十种》等作品。冯梦龙村离黄埭镇上的老街不远,打车过去一路江南水乡的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参观了冯梦龙纪念馆,故居等项目。国家领导人中柳亚子,费孝通也是此地人。

看到私塾的场景便想起母亲,她虽然文化不高,但听她讲,小时候她是读过私塾的,背过”三字经、千字文“。她和阿三(三姨)读书时还曾因用笔捅倒了供奉在木匣子里的孔夫子而挨过先生的诫尺。由此判断母亲小学文化程度还是有的。

老街上烟火气十足,似乎还保留着当年的市井生活,卖菜卖鱼的居民都操着一口道地吳语,有些圆脸盘老妪(老娘口中的“烫婆子脸”)很像老娘家族的人,看着这些老头老太便想起老娘常提起的儿时的伙伴,什么“小虎子“,”巧英”,“春生“等。

         2024元旦草于开往北京的高铁上

阅读 55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