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治疗仪:大健康产业的概念及前景

努力奋斗
创建于2023-12-30
阅读 2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大健康产业的概念及内涵

    19世纪末,随着现代意义上国家职能的拓展,医疗健康作为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服务。这一时期,人类对健康的理解也多停留在物理层面,即通常所说的“身体无恙”,主要关注疾病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和功能损失。进入20世纪后,人类对健康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开始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转变,并在实践中将医疗和健康逐步区分开来。

    20世纪40年代,人类对健康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给出的定义,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①。从这一定义出发,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维度。我国也采用类似的划分法对健康进行界定,在近些年制定且不断更新的各类健康相关标准中,基本也都沿用了上述多维度的做法。

    在人类发展史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影响健康的疾病(死亡)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近些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比如,《中国死因数据集2016》相关数据显示,当前由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肝癌等慢性病引发的死亡占到了88%。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管理等逐步成为这些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改革核心从疾病治疗为主向慢性疾病的干预和管理逐步转变。

    相关研究表明,在引发慢性病的主要诱因中,饮食、运动、吸烟等个人生活方式占60%,遗传、环境等因素占22%,制度、人口、经济、文化、心理、卫生保健服务等占10%,而医疗条件只占8%①。这一发现使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从医疗转向更广阔的领域。因而,对包括医疗体系在内的多个领域主动实施干预,减少疾病的发生,让人们不得病、少得病成为健康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在实践中,面对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更好把握发展状况,2019年4月,国家统计局颁布了《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首次按照统计部门对健康产业的定义和分类作出界定。其中,将健康产业定义为“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的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国家统计局对健康产业的界定,是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有关健康产业发展要求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为基础的。在内容方面,健康产业可分为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事务、健康环境管理与科研技术服务,健康人才教育与健康知识普及,健康促进服务,健康保障与金融服务,智慧健康技术服务,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流通服务,其他与健康相关服务,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健康用品、器材与智能设备制造,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和采集等13个大类。

    二、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脉络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为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近些年,面对健康产业发展的强劲需求,我国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优化健康产业的发展环境,推动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在新医改基础上,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宏观视角提出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方针,指出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对健康服务业的界定为: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明确的重要领域包括:医疗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健康保险、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多样化健康服务、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等六个方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2030年前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以健康需求为牵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健康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以上的预期目标。

    健康产业,不仅推动居民健康发展,也作为产业在发展。2016年颁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高性能医疗设备与核心部件开发、发展医学装备、加快医疗器械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加速发展体外快速准确诊断筛查设备和材料等多个具体领域进行布局。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到2025年末,健康服务业总规模高于11.5万亿元,对健康产业推动医药工业创新发展、促进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制造生产、促进社会办医持续规范发展、增加商业健康保险供给、推进健康相关业态融合发展等方面制定了具体发展规划。

    三、大健康产业的探索实践

    实践中的健康产业发展,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展开的。从大类上划分,可以分为以治疗疾病为核心的传统意义上的医疗卫生服务和以提供慢性病健康管理主动提升健康水平为核心的非医疗类健康服务两大部分。在市场机构进行的产业链分析中,健康产业有时也被划分为提供药品/耗材和医疗器械的上游药械制造(医药工业)部门,提供产品的流通与分销服务的中游药械流通部门,直接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与产品的下游医疗服务/零售药店部门以及产业支持类机构或企业部门(如提供监督管理功能的监管部门、培训医务人员研发医疗技术的科研院校、连接上下游产业的信息化平台部门、包含医保支付与商保支付的医保支付部门以及融资租赁、地产等多种产业支持部门)。

    近年来,传统意义上的医疗类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迅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卫生机构总数从2009年的92万所增至2020年的102万所,11年间增长了11%左右。随着卫生机构数量增长,卫生机构床位数也从2009年的442万张迅速增至2020年的910余万张,11年间增长了约106%,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从2009年的3.31张增至2020年的6.46张。从消费额度看,卫生总费用从2009年的1.75万亿元左右增至2020年的7.22万亿元左右,11年间增长了约311.4%,年均增长28.3%;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从2009年的5.08%增至2020年的7.10%,同期人均卫生费用从1314.3元增至5112元。

    非医疗类健康产品和服务得到全面发展。除了传统意义上以治疗疾病为核心的医疗卫生服务外,近些年,以提供慢性病健康管理、主动提升健康水平为核心的非医疗类健康服务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当前实践中的非医疗类健康产品和服务可以分为健康管理服务、健康食品、健康用品、健康金融产品、健康旅游服务产品、健康养老等六项内容。一项全国问卷调查显示①,居民近一年中使用过各种类型的非医疗类健康产品或服务的比例达到八成以上。其中,食用过健康食品的比例最高,达到76.8%;其次为使用过健康用品的比例,为54.6%;第三是体验过健康管理的比例,为28.3%。与之相对,使用过健康金融的比例仅为5.5%,各领域发展差异明显。

    近些年,在城镇地区健康管理服务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上述调查发现,购买过健康管理服务的受访者占比52.2%,接受过健康管理服务的占比为59.0%,一部分健康管理服务源于家人或由其他渠道提供。接受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源自自身健康需要,二是防范家人疾病或健康风险。随着年龄增长,由于自身健康需要接受健康管理服务的人群比例越来越高。

    在非医疗类健康产品和服务消费中,健康食品的接受度最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从“吃饱”转为“吃好”“吃健康”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选择。接受调查的受访者中购买过健康食品的人群占83.3%,食用过健康食品的人占83.4%。女性购买过健康食品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城镇居民购买过健康食品的比例显著高于农村。食用健康食品主要由于自身健康需要的占91.4%。其中,认为健康食品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占到96.7%,能辅助降血脂功能的占到56.9%。

    新冠疫情的发生,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疫情发生后,居民对健康产品,特别是对非医疗类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意愿大大提升,主动追求健康的意识明显提高,消费意愿也明显增强。

    尽管非医疗类健康产品和服务发展呈现出全面迸发势头,但其规模同传统意义上的以治疗疾病为核心的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相比依然不大。当前,主导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依然是以治病为核心的医疗产品和服务。

    四、非医疗类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一)非医疗类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以提供健康管理主动提升健康水平为核心的非医疗类健康产品和服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在健康教育领域,虽然近些年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但存在核心知识缺乏、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平台管理混乱等问题,亟须进行规范整顿,实现有序发展。

    二是在营养品开发和供给领域,保健品和食品分别面临着不同问题。保健品的市场需求虽然很大,部分居民个体的消费额度也很高,但当前市场上提供的保健品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产品整体匮乏,高端市场产品仍以美国、英国等国家为主,而我国在原料生产和加工流程上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技术壁垒。食品市场近年来迅速发展,市场需求很大,各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也在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营养食品,但规模化、品牌化生产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是在健康用品领域,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康辅器具获得了快速发展,康辅器具的购买和租赁模式在逐步推广,特别是慢性病监测和管理用具开发积极推进,也已经得到普遍推广,但仍存在着“多、小、散、乱”的问题,同质化程度较高,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

    四是在休闲健身领域,其发展主要体现在体检、健身以及健康旅游三方面。体检在城镇地区以各类形式在不同人群中迅速普及①,农村地区则主要采用对老年人实施免费体检的方式加以推进,但当前面临围绕体检开发的附加值产品尚不充分、体检结果后续应用有待完善的问题。在健身方面,健身在城镇地区逐步盛行,从年轻人到老年群体的健身活动开始普及,然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规范化的健身内容相对缺乏,部分地区健康服务价格偏高也是制约因素之一。此外,部分地区公共健身设施相对匮乏,对健身的普及造成了影响。近些年,虽然健康城市逐步增多,但整体仍面临着发展不足的问题。在健康旅游方面,候鸟式养老方式的出现,为越来越多老年人依据季节气候选择适宜地区生活提供了支持,诸如温泉疗养等特色模式的出现,为健康旅游提供了更多选择。随着交通、信息交流便捷度的提升,部分居民还享受到了跨国医疗服务,且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整体上,健康旅游发展的空间较大,发展模式有待丰富,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是在智慧健康领域,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人工智能产品的日渐普及,但管理效能有待提升。实践中,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传统应用场景提供了新的操作模式;依托健康大数据的集合效用,部分城市已经开启智慧健康城市建设;在居民生活中,远程诊疗设备和服务模式不断出现,为居民在家中进行健康管理提供了更多选择。虽然智慧健康产品和服务发展呈现多头并进的态势,但受制于不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衔接不畅、产品设备性能不高且存在部分产品高度同质化等因素的制约,智慧健康领域的发展质量仍有待提升。

阅读 2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