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下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博才高中部开展了一次特殊的生物课堂,我校高二生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前往联江公园,开展植物种群密度与探究探究土壤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展开,在调查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取样、收集、统计的方法,初步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学会做调查记录,同时通过小组间的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在此过程中培养保护环境、敬畏自然的思想意识。
前期工具准备
量尺(1m)、绳子、固定用筷子、纸笔、标签纸、学生自制取样器
出发前,高二年级组组长吴圣老师在校门口作动员讲话并进行安全教育,他号召同学们珍惜难得的机会,把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研究方法真正用于实践,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体验生物学科户外实践调查的乐趣!
一、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联江公园湖水碧波荡漾,园内风景秀丽,双子叶植物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经生物老师们前期考察,最终确定本次同学们的调查研究对象为联江公园中的具有辨识性的、常见的双子叶植物——“小蓬草”。
同学们分小组进行了合作探究,对联江公园内的多块草地进行了调研,采用了样方法中的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进行调查及计数。
生物陈群老师给同学们发放工具中,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要开始啦~
同学们围绕实地调查展开火热讨论!你说这里用五点取样法还是等距取样法更好呢?
没错,我们已经确定好范围啦,先拉个对角线!
再取个小样方进行统计~
还记得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的原则吗?
看!公园中散步的路人朋友也被我们忙碌的菠菜娃们吸引啦~
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土壤中生活着很多动物,常见的有蜘蛛、鼠妇、马陆、蚯蚓以及多样的昆虫等。它们一般非常不起眼,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残骸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是我们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菠菜学子们利用生物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联江公园不同区域的土壤小动物进行采集。同学们使用身边的物品,自制了取样工具,如利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取样器。
同学们进行土壤取样中
将取出来的土壤装入保鲜袋中,做好标记,带回学校实验室
阳光,湖水,草地,记录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最后,学生在实验室中处理从公园中带回的土壤,使用诱虫器对采样的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行进一步分类、统计并分析。
实验室夏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指导
此次在校园周边联江公园开设生态调查实践课程,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同学们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深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将进一步走近自然,继续通过实践探求生命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