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新课堂    构建教学新模式

省特级教师工作坊潍坊群组
创建于2023-12-29
阅读 10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作为国家立德树人重要基础的教育自然也离不开创新。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与突破,我们也应该逐渐打破原有教育的固有模式,不断将数字化教育融入课堂,为新课堂赋能。

来自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钟绍春教授从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创新发展方向、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数字化赋能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构建以及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创新的资源与工具四个方面讲述了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可谓是别开生面,让我们耳目一新!

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创新发展方向

钟教授指出数字化赋能下的课堂教学要形成基本共识——研判我们教育教学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技术重构教育教学结构,打造新的教育模式、方法和体系。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往往就是借助教师的讲解和教材的梳理,难以实现优秀资源的共享,更难以让知识形象化、生活化,所以大多数的课堂常常十分枯燥,令学生难以形成兴趣,这也大大降低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目标实现程度。

第一,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创新发展要建立学校高质量办学新样态。我们要培养有智慧的学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五育”并举。

第二,我们要动态构建个性化育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优化管理,构建教与学的新模式。

第三,要实现智慧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并举。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要实现智能备课,在线教研解决共同问题,共享教育资源补充资源短板;设置虚拟教师补充课堂教学,让名师来讲解疑难之处,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兴趣。

第四,要实现教学、研训和评价一体化联动。将学生、教师、教研员和专家这四部分整合起来,形成一体化联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

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针对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钟教授从三个方面展开讲述:

(一)准确把握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创新的方向。未来数字化课堂教学创新方向是:教师、资源、工具嵌入教学,基于行为的全过程评价和问题溯源、优秀教师分类汇聚和嵌入式适配。数字化赋能教与学创新,需从“感知情境、认知主体、揭示规律、适配服务”等方面,利用机器智能实现教师与智能工具等的教与学多场景全过程嵌入。

(二)通过嵌入名师和工具创新教与学的机构与方式。统一路径:动态调优的统一教学路径和高适配学生的个性学习路径,名师嵌入课堂教学:任课教师+虚拟教师智能学伴嵌入学习。从主要学习场景及其相互关系、课堂教学场景中的嵌入、自主学习场景中的嵌入展开详细讲述并展示示范微课。

(三)应用智能技术分层次解决课堂教学难题。研判教与学瓶颈问题、优化、创新教与学路径、应用技术支持教学活动,如学习引擎、路网资源、大数据、仿真实验、学习工具、诊断工具、评价系统,通过视频等行为智能分析,动态评测和优化教与学,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优势赋能。

数字化赋能下教学课堂新模式构建

针对数字化赋能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构建,钟教授从三个方面展开讲解:

(一)数字化赋能下教学课堂新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问题导向、创新引领技术应用、数据驱动、个性供给、线上线下结合、虚实结合。(二)数字化赋能下教学课堂新模式构建的主要类别:新知学习、复习、实验、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混合式学习、校本特色课程。(三)理论推演与迭代实证相结合形成新模式:创新团队(教研员+教师+专家+技术人员)、教与学新模式探索支撑系统(一体化教与学系统)。

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创新的资源与工具

首先,支持知识理解与问题探究的学科工具,建立有效支撑教与学创新的数字化环境。

其次,支持优质教师精准供给的学习路网资源,需按照不同类别学生适配的方式建设资源,有针对性的精确供给学习路径、策略和适配的学习资源。

钟教授在最后强调我们要开展有魂的数字化赋能,“魂”在我们真正研判问题后,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模式、新方法中,而技术是为我们服务的,将“魂”把握在每一位教师手中。

数字化赋能新课堂,构建教学新模式。数字化教学将给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诸多新的可能,教师应积极争取将数字化教学与学科教学实际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科教学有效性,促进自身成长。

阅读 10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