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第七片区中小学学校教育成长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升育人质量,创建自育自学现代化示范学校,由屯昌思源实验学校承办此次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文化引领,聚焦课堂教学,聚焦景点打造,我们共商,共建,共享,抱团取暖,共建第七片区美好未来。
本次活动由屯昌思源实验学校王兰荣老师主持,参加本次活动的有第七片区——乌坡学校、晨星学校、中建学校、兰亭学校四所兄弟学校的语文教师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屯昌培训中心王培英教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靳云奎莅临指导、小学部郑海主任、陈美燕教研组长。
本次活动分语文专场和数学专场,两个首先是由我校两位语文老师,两位数学老师,分别展示四节“151”对分课堂展示课,接着是研讨交流。
语文专场:
活动一:151对分课堂语文展示课(一)
首先由我校郑元燕老师,带来一节精彩的“151”对分课堂展示课。《伯牙鼓琴》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文章用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以语言文字表现了知音的境界,富有想象空间,但想象的难度却比较大,这节课郑老师把知文意、悟感情巧妙融合在一起,整堂课老师就是学生们的知音人,懂得他们学文言文的难处,适时点拨,学生对难以看见的音乐艺术展开想象,完成“文字”与“声音”之间的转换。
郑元燕讲授文言文《伯牙鼓琴》时,让学生读中感悟,注意朗读和自由读的训练,体会文言文一咏三叹的韵味。学生在自主读书和合作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同时想象情境,引导同学们想象“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的心境。在教学过程中,郑老师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在悲喜之间释知音。让学生明白知音就是世界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既充分的理解内容,又深刻体会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整堂课将朗读贯穿其中,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经典故事的魅力。
“151”对分课堂展示(二)
接着由林燕老师带来“151”对分课堂第二节展示课。
《大自然的声音》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想象,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的风、水、动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让朗读走进学生心中。在教学中,由林老师范读课文,这样学生比较容易专心地体会课文的意境,捕捉文中感点,大胆想象。这种方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
林燕老师注重拟声词、描写声音的短语的积累。这篇课文表示声音的词很多。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直接描写声音的词语,也有“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等形式的短语。结合本单元的单元要求,引导学生通过看视频、听声音,把它们进行归类,然后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让学生领略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训练,落实了单元目标。
活动二:研讨交流
听课教师各抒己见,纷纷表达了各自对“151”对分课堂的肯定,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勒书记首先肯定了这是两节高质量的示范课,接着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指出教师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只是课堂的参与者。
最后王培英教研员从教学情境创设、方法迁移等,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执教者需用心设计,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但前提必须是日积月累的认真教学,踏踏实实的思维能力培养,将知识作为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载体,让学生真正学有所。
守望语文,一路芳华终不悔。
守望语文,波心荡漾月有声。
数学专场:
小学数学组于2023年12月27日下午在图书馆四楼报告厅进行。参与活动的人员有:县培训中心教研员王德教和第七片区小学数学组教师。
第一节是吴清霞老师执教《烙饼问题》。吴老师注重联系生活,重视操作,重视点拨,设计流畅,结构完整。学生在吴老师的引导下科学合理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动手又动脑,入心还入脑,最后发现了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法。
第二节是林青蕊老师执教《解决问题》。林老师以“抽礼物”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整个课堂节奏舒缓,和谐,老师教得用心,学生学得舒心。课前学具的准备,课上操作的引领,都能看出林老师的耐心和细心。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最后的课后延伸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三节是评课议课活动。先是由两位授课老师谈教学设计及课后感想,接着是各学校代表评课,最后由王德教教研员发言总结:两节展示课非常精彩,值得大家学习。1、教学环节完整,结构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关注全体学生。2、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3、目标明确,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由针对性。4、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