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情绪越发多样化,家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情绪造成深刻的影响。关注幼儿的情绪状态,正确构建幼儿的精神世界,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学会读书掌握亲子阅读和分享读书管理训练的策略和最佳时机,让我们一起家校携手,坚守初心,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感谢您的积极参与!
如果你够用心,俯下身来,观察一下你周围认识的孩子,你会发现,那些爱阅读的孩子,背后都站着真正热爱阅读的父母。他们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开始给孩子朗读故事,从最简单的童谣到完整的绘本故事。不可否认,父母是孩子最早、最合适的阅读启蒙老师。
亲子阅读时不要总问孩子这两句话:
你懂了吗?
你明白了吗?
爸爸参与
孩子更易爱上阅读
很多妈妈问:“我一直坚持亲子共读,陪孩子读了很多绘本故事,但孩子好像不喜欢阅读,到底怎么回事?难道我的孩子天生就不爱阅读吗?”其实,没有哪个孩子会天生爱阅读,也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厌恶阅读。答案往往就在于早期的引导者、教育者——父母身上。父母的一些做法,真的会让孩子喜欢或厌恶阅读。
现实常见的现象是,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角色一般都是妈妈。其实,爸爸也应该多陪孩子一起阅读,特别是在早期。比如面对一两岁的孩子,很多爸爸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那么,不如尝试陪孩子一起读读有趣的互动图书,比如声音书、玩具书、布书,或者一本有气味的“嗅觉绘本”。
有的爸爸总是让自已的妻子陪孩子阅读,其实是自已封住了一道通往童心世界、走进孩子内心的大门;有的爸爸反对妈妈跟孩子一起阅读,觉得孩子不需要过早的接触书籍,这其实源于他们自已对书籍和阅读的偏见。
亲子阅读不是考试考级,它是让孩子走向神奇美好世界的桥梁,孩子的灵魂在这里会得到滋养。爸爸参与得越多越早,孩子就能够越早地爱上阅读;若是一味忽视甚至反对的话,孩子可能就会成为厌恶阅读的人。
亲子阅读要避开3个误区
如果爸妈都做好了陪孩子阅读的准备,只要避开以下误区,就能让孩子一步步地享受阅读、爱上阅读。
第1个误区: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是问孩子:“你懂了吗?你明白了吗?”
有很多父母总期待通过亲子阅读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所以,选择书本的时侯就特意选择有教导作用的。这是无可厚非的做法。因为我们期待阅读能帮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达到正面引导效果。
但是,这不是科学的,不能仅仅为了这个目的,而要考虑到阅读的感受。假如你讲一下就停下来问孩子,那孩子的阅读感受就会降低,而且故事没有讲完的时候,你问的问题大抵会是片面的。不如讲完整个故事再跟孩子好好交流一番,这样效果更好一些。
第2个误区:总想着让孩子读新书,而不喜欢孩子重复阅读。
有很多妈妈问:“多久给孩子换新的书?孩子总是重复看几本书,要不要制止他,给他买新的书?”其实,这是多余的担心。
从孩子成长的规律上讲,孩子是喜欢重复的,因为在重复的阅读中,他们能找到那种熟悉的、自已能掌控的感觉,这样他们就能得到一种安全感。男外,孩子还能在每次的重复阅读中获取新的信息,不断完善自己对整个故事的想象。直到有一天熟悉的够了,孩子自然就会离它而去,选择新的图书,开始新的阅读之旅。
第3个误区:用有声电子绘本代替亲子共读。
现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高级,孩子几乎都有1至3个故事机,比如会讲故事的学习机、早教机等,家长手机上也会下载很多大众熟悉的故事类aPP。的确,丰富的电子设备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些设备和工具也能暂时帮我们安抚孩子,成为很好的辅助工具。然而在亲子阅读的路上,用这些″电子保姆"来代替父母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再好的故事主播,也看不到孩子的表情和眼睛,他们无法走入孩子内心,也无法带领孩子探究孩子真正想知道的。还有一种有声电绘本,其大部分绘画都电脑勾勒出来的,故事也是口水话的情节,朗读的时候更是没有任何感情,阅读这样的绘本,所知所获的资源更是"寥寥无几″。
亲子阅读最好的方式还是父母亲给孩子读,哪怕每天只读10分钟、20分钟,哪怕一个月只读一本文字书或者两三本绘本。如果太忙,可以偶尔让孩子听听有声书,大致了解书中内容,等有了时间,再带孩子一起细细阅读,再帮孩子解答疑问。一般,当孩子7岁的时候,就能开始独立阅读了。那时,便又是个新的开始。
上小学前
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请在孩子上小学前,帮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因为到了小学,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真的不如学前时期多,只有真正爱上阅读的孩子,个会抽空坚持阅读。然而到这个阶段,老师和家长还是更重视孩子的学业成债,此时再去陪养阅读习惯已经有点儿晚。还是那句话,真正能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是他成长的家庭,最早、最合适的阅读启蒙老师还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