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160 字数 2769
2023年10月21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中提出“要做好命题能力培训,提升命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要求,这让我们看到国家对提高试题质量和提升命题能力的高度重视。其实我们钟山区早在2019年便开始了命题探索之旅,并且有一大批优秀的命题者涌现出来。
每年的寒冬12月里,我们都会迎来命题培训,仿佛是一年一次的相聚,并且是脱了一层又一层皮的相聚。今年的12月26日,我们又来了。这也唤起了我关于“命题”的记忆。
我第一次接触命题,大约在四年前,我有幸被派到遵义参加学习,当时我还带着我妈和安安一起坐高铁到遵义,自费食宿待了十多天,现在想想还真佩服我当时为了学习的韧劲,也十分感谢家人无条件的支持。
在遵义十二中跟岗的一周里,我有机会听到了遵义本土专家周智军老师的课以及她关于命题的讲座。她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她还说:“现在已经从以往的‘考什么教什么’转变为‘教什么考什么’。”她还带着我们一起做实操命题,当时的我懵懵懂懂,具体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并不清楚,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好像连皮毛也没收到。而我第一次真正走进命题是在2020年的那个冬天。
2020年12月3日,我裹着厚厚的大棉袄来到实验四中的大门口,门卫大哥问我为什么迟到还不穿校服,我尴尬且窃喜。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地参加钟山区组织的命题培训。
在这次学习旅程之前,我也在学校命过题,不,那不叫“命题”,那叫“组卷”,不,那也不叫“组卷”,叫“拼凑”,东拼西凑,缝缝补补,一套试卷就完成了。后来我还发现了一个组卷神网——学科网,我还沾沾自喜地介绍给周围的老师们,省力省心。现在想起来,简直愚昧可笑,但哪个新手不是这样过来的呢?只是我上了7年的班才接触命题,着实有些遗憾。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那也不算晚。
那次培训人不多,只有二十几个人,我们组有五个人,我、修玉玉、王莎、刘波丽、陈晓霞老师。杨柳老师给我们提前布置的任务是根据一篇文章命制4道阅读题,文章题目是《送你一支山楂花》。我们通过研讨、磨题,最后完成了命制,并做好了PPT,由我作为代表汇报。汇报完成后,杨柳老师和泉雅老师狠狠地夸赞了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至今想起来都还有些小小骄傲。所以,我们老师也需要被夸赞。
凭着仅存的资料笔记以及汇报PPT,我整理了一下学习所得,也许能够帮助新手老师们多一点点思考。
阅读题怎么命制?(大前提:已经确定了阅读文本,以《送你一支山楂花》为例)
1. 确定题型
根据近几年中考阅读题,文学性阅读题目,一般设置为两道选择题和两道问答题,题目难度是由易到难。
2.确定文体
在命题之前,要仔细阅读文本,确定文章文体,《送你一支山茶花》是一篇小说,在我们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单元是在九年级上的第四单元和九年级下的第二单元,在锁定教材之后,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单元的单元目标,结合课标、教师用书,充分地了解关于“小说”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需要达到哪些目标,以单元目标为导向,展开命题设计。对于九年级的学生,他们需要在学会梳理故事情节、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还要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了解了这些,在命题的过程当中,也就有了方向。
在这里,强调一下,命制阅读题,一定要有文体意识,平时我们上课的时候经常教孩子们答阅读题要有文体意识,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去答题。那如果命题者没有文体意识,那是不是源头就错了?其实我们发现,很多新手老师参与命题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哪种文体,不管是小说、散文还是议论文,出的题都如出一辙,考的内容都一样。而在这里就缺乏了文体意识,不同的文体考查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3.细读文章,抓住有价值的考点。
面对一篇选文,要想命制出高质量的试题,命题者必须充分阅读文章,深入了解作者的行文风格、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深度解读出文章的写作主旨、写作特色,才有可能准确地抓住文中有价值的考点。一篇文章中的考查点主要集中在以下8个方面:
(1)在读者容易产生疑惑处和故事典型矛盾处;
(2)在文章突出主旨,深化或升华感情处;
(3)在画龙点睛的“文眼"处;
(4)全文运用或局部运用得最突出的写作手法处;
(5)在文中最精彩、值得推敲、寓意深刻丰富的词语或句子处,或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处;
(6))在有助于打通理解全文主旨、作者或文中人物情感的关节处;
(7)在典型细节或情感最动人处;
(8)在人物的典型性格和形象概括处。
4.看教材,找灵感
谨记“教什么,考什么”,回归教材,看课后习题,找命题灵感,但凡做过中考试题研究的老师就会发现,我们中考题或多或少都会有教材里课后习题的影子,而这些题目就是“母题”,这也引导我们老师一定要关注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比如说,2022年六盘水市中考阅读篇目--《董家子女》的问答题:文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其实这道中考题的母题就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思考探究第三题:这篇小说是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新手老师,先从模仿开始。其实这也是在提醒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一定要重视教材里的课后练习题。
5.看各省市中考试卷,找灵感
平时就要注意收集各省市的中考试卷,找到相应文体的阅读题,看看别人考什么、怎么考。看多了,见多了,就有了命题敏感度,拿到文本,自然就有了命题思路。比如说,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的中考题,阅读篇目是《稻谷来到了春天》,其中一个问题是这样的:
其实这道题的考查点就是标题的含义和作用,通过情境的设置,对比的效果,让题目活了起来。
接下来看看我们小组具体命制了什么题目。
第1题,选择题,难度较易,是对文本整体感知的考查,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就可以回答正确。并且每一个选项是按照故事发展的情节进行排序,符合学生阅读的思维规律。
第2题,选择题,根据文章体裁特点,考查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每个选项的语言表达、结构、字数长度尽量一致。
保持选项长度一致的小技巧:1.反复阅读句子,适当增删字词或标点符号;2.确实很难取舍1-2个字,可以运用Word调整字间距的功能完成。
第3题,问答题,抓住了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波澜,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变化的概括分析能力。
第4题, 问答题,母题来源于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思考探究第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主题的探究能力。
纵观四道题目,其实是一个整体的问题链,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有内在逻辑的,从“整体感知”到“方法探究”到“分析情感”最后到“主题探究”,问题间有关联、有梯度,从“考内容”到“考思维”,层层深入。
总的来说,命制阅读题要从先文本出发,以体裁为切入点,回归教材,以新课标、单元目标为导向,根据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三个层面展开问题设置。
前辈们总说:命一套题等于脱一层皮。没有真正参与过的人确实很难想象,人总是很难理解自己认知以外的事情。而我写到这里,只是命题的一个入门而已,更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先更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