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劳动教育 促进幼小衔接——记浦口区小学劳动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双减”政策,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让劳动伴随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校于12月28日在教师发展中心徐彪主任带领全体劳动教师,在中华中学雨山小学开展了一场以“践行劳动教育 促进幼小衔接”为主题的研训活动

  课程伊始,罗缘老师以《整理我的小书包》为切入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入学适应中书包整理的实用指导,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图片对比,唤起学生整理书包的意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书包的结构,通过互动交流逐步掌握分类整理的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并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和分类整理能力。

  张欢老师执教的《我给书本穿新衣》是一节动手操作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包书皮的方法和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包书皮的意义”,渗透爱书、护书的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衣袂飘飘叠出精彩,巧手自理独立成长。曹月元老师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入手,先引导学生认识衣服,让同学们明白叠衣服能节省空间,方便存放和使用,能保护好衣物不起皱褶等。接着,老师讲解叠衣服的方法与技巧,结合视频教学,让学生学习操作过程,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学生不仅学会正确拉拉链和折叠衣服的技能,还发展了孩子小手肌肉的灵活及手眼协调性。

  最后,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徐彪主任结合三位青年教师的课程设计与本此活动的主题,对三位教师执教内容进行点评。徐主任提纲挈领的点出劳动课程不仅仅是教授孩子们某种技能,更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思维,塑造劳动品质。因此,劳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不同学段要求,合理选择并安排课程内容和目标 。

  他强调劳动课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活动与学习、活动与思维、常规与独特。活动是学习的载体,是思维的舞台,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合理安排教师讲解和集中讨论的时间,将课堂更多的交还给孩子动手操作。此外,活动前中后期应当有效设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避免劳动课程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只有在活动与思维并存的课堂中,孩子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和理解课程的内容,真正实现自我成长 。

图片:刘燕
撰稿:曹月元 张欢 罗媛
审核:刘燕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