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坚持阅读,扩大知识面,不断更新思维,日臻开阔境界,将教育经典理论滋养注入鲜活的教学实践中,才会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也会让孩子受益无穷。
教师简介
李绚,专科学历;现任合肥华英幼儿园阳光园教师。
教育感言
要做孩子的老师,先做孩子的朋友。
好书推荐
【书名】: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作者】:戈登·诺伊费尔德
【出版社】:背景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儿童行为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通过40余年研究发现:父母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击、欺凌等行为问题,但却并未看见行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方向迷失。内心意愿被深藏、被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孩子就会迷失,也会疏远与父母的关系,而这使得父母更无从看见孩子。如此恶性循环,孩子内心不断积累的缺失感,最终变成影响成年后的原生家庭问题。因此,作者提出父母需要真正去看见孩子,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在积极回应和主动看见的环境中,孩子内心得到全然的满足,才能在成年时形成一个健全的自我,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
作品赏析
作者在书中提出要真正去看见孩子,看见孩子的内心,看见孩子的需要、看见孩子的世界,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需求,要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予关爱和理解,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让孩子的心里充满爱和支持,孩子就会表现的越来越好。
感悟分享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回应,就有了光,而看见,就是回应。每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爱,需要被看见,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得到回应,那么对于孩子来说,那就是最绝望的事情。无回应之地即绝境,身处绝境中的孩子,内心的黑暗是很难被驱散的。对于孩子来说,被重视、被关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
在班级里,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爱。而有时候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那些性格开朗,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更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他们大多敢于表达,敢于说话,还有班级中总会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也能够不断引起老师的注意,提高对他们的关注,但是同时,也有一部分孩子胆小,平时比较安静,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久而久之,我们也习惯了关注那些热闹的孩子,而忽视了那些安静而又胆小的孩子。
书中还写到:“很多时候,孩子不说,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我们。我们要做 一个灵敏的捕捉者,不仅要看到孩子说出来的需要,还要学会去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如果教师没有一双发现孩子闪光点的慧眼,也许就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因此,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多关注那些不怎么发言的孩子,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去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
当然除了我们容易忽略的一些孩子心理特点之外,还有我们平时知道的,了解的心理特点------“孩子是喜欢称赞的。”我们都知道任何人都是喜欢被称赞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喜欢去夸赞某个孩子的某种行为,但是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泛滥的夸赞也并不是正确的。记得上一届孩子刚入小班时,为了让他们有良好的常规,总是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到了中大班后我发现,对于老师的夸赞,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原本以为常规会在夸赞声中一点点变得越来越好,但好像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反而让有的孩子养成了一种骄傲的心理。这也是一直让我比较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夸赞不能收获到好的效果。在阅读了“孩子是喜欢称赞的”后,我发现夸赞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语言上的,还可以有行动上的,其次夸赞的时候可以具体到孩子的某一行为上,例如文中提到“呀!你的牙齿是白了一点了,好看多了”,这就是具体的夸赞,比简单的一句“你真棒”,效果更好。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独特而珍贵的种子,需要得到我们正确、细心的浇灌和呵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身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还要看到孩子们内心的需求。
编辑:柏值慧
初审:高玲
审核: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