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冬日共研,催开一树梅香;追梦语文,沉醉一路芬芳。欢迎来到长葛一中语文大家庭。
在2023年的尾声,由九年级刘胜洁老师主讲的《核心素养之语言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观沧海>教学为例》主题教研活动别有一番风味,充满了诗意和激情。
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
胜洁老师就语言运用的内涵和语言运用的维度两个方面展开。
胜洁老师说:“我们教学的根本就是要立足教材,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所以,她以七年级课文《观沧海》为例,从字词句篇、音形意感以及语修逻文三个维度进行教学。
一、如何借助字词句篇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的奥妙?
1.《观沧海》中统领全文的字是什么?
2.作者“观”到了什么?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
3.哪些诗句是观中所见,哪些诗句是观中所感?
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贴近新课标,又由类似诗词唐代诗人王绩的《野望》很好的诠释了从字词到篇章的过渡。胜洁老师把这种方法亲切地称之为“一线串珠法”。
二、通过音形来体会义感。
1.题目《观沧海》中“观”的读音是什么?如果改为《看沧海》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2.如果将“洪波”改为“波浪”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接连两个问题,仿佛把听者带入了曹操当时的意境中,然后通过形体上的认知去感受情境中的变化。
最终具体到某个词语的词性,并结合整首诗歌去谈所要表达的感受,正如大文学家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而这些也是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收获到的授课方法:情境变音法、替换比较法、一线串珠法、随文学习法。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教研活动的最后,在蔡校长和张艳芳组长的带领下,各年级的语文老师都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及见解,都希望这样的课堂能够多一些,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语”从云中来,“文”促百花开。让我们用甘冽的清语,灵动的文字描画出语文的多姿多彩;用生命的花香点缀青春的无限诗意,让思维的花朵在语文的世界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