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住长江边,共饮一江水,携手你我他,共同守护“她”
——武汉市实验学校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纪实

韩祉沐
创建于2023-12-28
阅读 16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12月24日,武汉市实验学校高二年级(2)班和(8)班17名学生,在6位家长的陪同下,开展了主题为保护长江水资源的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是校本课程《共饮一江水》的主要内容,也是市级课题“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主题跨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重要支撑,还是武汉市实验学校融·育课程体系的特色之一。在校本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前期学生已经完成了《长江流域武汉市生态环境现状问卷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了调研的方向、调研报告的撰写、实践研究的方案等,并就本次活动进行了分组,同时学生家长联系了相关的调研和实践学习的地点,邀请老师们随同指导。课题组负责人韩金,带领杨祎、胡爱玲、焦乐乐、陈泽宇等课题组老师,全程指导学生实践活动。

          第一站:汉口江滩实地调研

      早上8点,师生们在汉口江滩永清门集合,沿着芦苇丛前行。杨祎老师从地理学的角度带领学生观察地形地貌和江滩的植被情况。

  韩金老师指导学生从群落的垂直结构、优势物种、根的地下分层等方面观察江滩的湿地生物群落,尤其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芦苇的茎、根系、鳞片叶等特征,理解生物的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感悟芦苇对江滩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保持水土。

  途中,学生发现江面上漂着大量的水葫芦。韩金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水葫芦的结构,理解它浮水生活的原因以及它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随后,在焦乐乐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采集了水样,并用水质快速分析盒检测了长江水中的PH值、亚硝酸盐、余氯、氨氮等指标,用数据来说明长江水是否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胡爱玲老师带领学生用仪器检测了江滩的土壤湿度、温度和PH值等。

  韩金老师指导学生用铲子和饮料罐采集土壤样品,并丈量取样地点离江水的距离。

  在杨祎老师的协助下,学生代表赵林晓钊和周楚玥访谈了江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和环卫工人,了解汉口江滩的白色污染情况。在听到环卫工人常年住在厕所里的时候,学生们颇受触动。

  学生们在胡爱玲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长江抗洪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长江湿地在调节水循环方面的重要作用,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第二站:铁路桥地下净化水厂参观

      上午10点半,在运营总监李进的带领下,顺着南盘通道,师生们来到了铁路桥地下净化水厂。

  水厂的工作人员详细地向我们讲解了污水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原理。

  在化验室,随着化验员加入一样样试剂,试管中水的颜色逐渐发生变化,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他们对水中的化学反应充满了好奇,不时提出疑问,并得到了化验员的耐心回答。

  学生们将自备的生活污水、净水器流出的净化过的水和江滩水样,分别进行了电导率的检测,并综合对比分析,对各个水样的水质有了全面的认知。

  李总监还带领学生们参观了智慧运营平台,就屏幕上的各项指标进行解读,让他们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最后,李总监向学生们讲述了黄孝河的生态变迁,和铁路桥地下净水厂项目的由来。学生们通过了解这些背景,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意义。

              第三站: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下午一点五十,我们来到了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得到了水污染微生物修复组的陈正军教授及其团队的悉心指导。

  研究生王展耐心细致地向学生们讲解污水处理的原理和过程,解释水质检测中各项指标的含义,以及如何检测的实验过程和原理。待学生初步消化以后,再一步步教他们称量药品、配置试剂、取样和检测。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记了很多的笔记。

  相比起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对实验操作更感兴趣,倍加珍惜。王展老师教得也非常尽责,每一种指标的检测,他都会先做一遍示范,再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学生们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移液枪的使用、有害液体的处理、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极大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为了得到实验结果,王展老师和学生们一直等到晚上6点半,没有一个人愿意提前离开。

          第四站: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在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史凯祥副教授热情地接待了大家。

  史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参观实验室,介绍实验室的各种实验设施。“这是超净台,微生物的培育过程中,如果有杂菌污染就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在使用完超净台之后,要把玻璃拉下来,再使用紫外线进行灭菌”。“为什么要用玻璃挡着呢?”“因为紫外线透不过玻璃!”“那隔着玻璃晒太阳,是不是就不会晒黑了?”学生们活跃的思维得到了史老师的赞赏。

  接下来,史老师向学生们演示微生物接种的实验。“所有拿到超净台里面的东西都要用酒精消毒,手也需要用酒精喷一喷。锥形瓶的瓶口在打开之前,要在酒精灯附近转一圈,用火焰消毒。拿起锥形瓶,缓慢地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只需要覆盖培养皿三分之一面积即可。然后拿起培养皿旋转一圈,让培养基覆盖整个培养皿。将培养皿盖上,往前推到超净台的封口处,再打开,等待培养基吹干。”“培养皿倒好后,首先将接种环放入酒精中,拿到酒精灯上进行灭菌。灭完菌后,放在架子上冷却。用移液枪吸取待测水样,用接种环轻轻涂匀,直至看不到水样为止。涂好的培养皿放到摇床上28度保温24小时,就可以看到繁殖的菌落了”。随后同学们4人一组,开始实验,史老师及其团队在一旁耐心指导着。

  随后,学生们还做了水样的PH值和重金属镉的检测实验。

  史老师的平易近人、耐心细致和严谨认真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了科研工作者的科学精神的引领,对科学探究更感兴趣,同时也领略到了一流学府的文化传承!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个过程太有趣了,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让我体会到了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不同的学科是相互交叉的,地理跟生物有交叉,生物跟化学也有交叉。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长江水资源保护太重要了,关系着我们的饮水和身体健康,我们要节约用水,不乱扔有害废弃物,做好垃圾分类”……。

  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武汉市铁路桥地下净水厂、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徐正华副教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殷平副院长和刘莉老师、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陈正军教授及其团队、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史凯祥副教授及其团队以及家长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谢谢你们为武汉市实验学校师生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也希望实验学子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向着心中的目标努力奋斗,学有所成!

  本次活动也是我校学校融·育课程建设的一个缩影。融·育课程体系强调学科间的融合、注重引导学生由“他育”到“自育”的转变,学校的教科研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设都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来展开。这种由学生主导、教师指导的课外实践调研活动,对于我们今后更好地落实融·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撰稿:韩金  陈泽宇

图片:胡爱玲 焦乐乐 陈泽宇

校对:韩金

审核:吴亮

阅读 16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