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善学校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3年12月28日下午,中原区淮河路小学有幸邀请到河南大学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专家团队进行阶段性指导。参加活动的有: 河南大学教育与考试评价研究院副院长张红霞、副院长王洪席,硕士生导师苏鑫教授、姬国君教授和研究生代表,淮河路小学校长郑晓艳,商丘市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挂职校长助理高峰,民权县第三小学挂职副校长助理刘芳,以及淮河路小学学科领导及语数学科微团队成员,活动由张瑜副校长主持。
本次调研活动以评价项目进课堂为主。
首先是两节课例观摩。第一节课由李玲老师执教三年级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李老师创设“电视台招募小记者”情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三张挑战赛:我是观察员,小事我来发现;我是评论家,小事我有看法;我是小记者,小事我来交流,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观察体会身边令人温暖的行为和不文明的行为。李老师还采用评价量表,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有兴趣、有胆量参与交流。整个过程在评价标准的引领下,既有梯度的学,又有方法的练,培养了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第二节课由闫秀娟老师执教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闫老师以思维导图导入,用“思维导图评价量表”,引领学生了解制作高质量的思维导图的标准。闫老师以“转化”为教学主线全面铺开,既复习了基础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也沟通了图形间的联系,还以“转化”为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深层次地沟通图形间的本质联系。学生在经历梳理、沟通、验证等数学思维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科素养。
接着四位专家分别进行点评指导。
苏鑫教授对《身边的“小事”》一课进行点评。首先,她对李老师设置的“招聘小记者”情景进行肯定,同时,课堂上的学生互评非常有效。接着,她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教师的评价应更有针对性,全面性;评价不止通过量表,还可以探寻更多途径。
姬国君教授对《多边形的面积》一课进行点评。姬教授指出课堂以生为本,突出了创新精神,学生的思维也在教学中得到了发展。同时,建议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并设置任务群,让学习更有趣。
王洪席副院长指出,评价应“四有”,即评价应有依据;评价应置于情境中;评价应关注自我反思;评价应关注素养的生成,为老师们指点迷津。
张红霞院长以“评价”为主题,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堂给出了具体的可行的指导建议。她指出评价要有助于推进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明示评价标准,评价量表的设计要简便易操作。她还建议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为教师的课堂评价指明了方向。
随后,语数学科评价微团队教师代表作阶段汇报。
刘利红老师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学业质量评价为题进行汇报,从确定评价内容、设计评价工具、评价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四个方面来阐述。刘老师指出教学评应具备一致性,将评价任务落实到课程环节中,老师们收货颇多。
许悦老师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为题进行汇报,从学业质量评价方案的制定、学业质量评价方案的实施和推进中的问题与困惑三个方面来阐述。许老师展示了学科方案实施情况,为老师们学业评价提供了借鉴。
最后,郑晓艳校长总结发言。郑校长对微团队本期以来开展的工作做出高度的认可和充分肯定,并向专家团队表达深深的感谢。她希望淮小的教师在专家的指引下继续沉淀,再学习再反思再实践,让学业质量评价渗透到每一节润物无声的课堂中。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淮河路小学也会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探索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以评价助推学校沁润教育理念落实,实现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育人目标!
图:李艺冰 王玥颖
文:毛淑敏 任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