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地标性建筑

半糖少冰
创建于2023-12-28
阅读 27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主要调查建筑 万佛寺

一.万佛寺的起源

    万佛寺,原为旗山石松寺,始建于宋 大中祥符 三年(公元1010年),初名灵凤寺。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寺僧天石于寺旁种植 龙爪松 长成,易名为石松寺。 经明成化、 万历 年间两次修建,颇具规模,曾是福州佛教圣地之一。

二.万佛寺的兴起 

    追溯历史:    2001年,福州市提出“东扩南移西拓”政策,广霖大法师复修千年古刹的计划,正好符合这一市政规划大方针。于是很快得到了省市县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黄如论倾力相助,耗资庞大的万佛寺重建系列工程已经初具规模,全部仿照大宋祥符兴盛时期建设的佛教圣地——旗山万佛寺一下子展现在世人面前。

    其系列仿古建筑如内外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学戒堂、斋堂、念佛堂、般若堂,还有依山势而建的百亩天然放生池等等,错落有致,淡雅寂静。名山与古刹辉映,钟声与风声交叠,花香与佛香汇聚,自然与人文齐合。

    如今,这里是海内外佛教信徒朝拜圣地,同时,也成为东南旅游的重要景观之一。

    自古福州名寺就有“西旗东鼓,旗鼓相当”之说。如今在广霖法师的努力下,已变为美好的现实。

三.万佛寺的景象

   

四.万佛寺的主体

        万佛寺,占地1310亩,其中主建筑380亩,附属建筑300亩,林木花园苗圃570亩,放生海60亩。

    山门高达23米、宽60米,大雄宝殿层高30米,正面青石龙柱12根,均名列亚洲各国梵刹山门前茅。此外,还有天王殿、钟鼓楼、法堂、方丈楼等。

    

万佛寺

石松寺内有一块古碑,是1140年寺僧刻的“法真松”诗碑:“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还附有跋文:“绍兴十年立,住山老祖天石,石上植松三本,一与寺门名实;二与山林为标致,三与一切人作阴凉。勿剪勿伐,永荫此山。”可见该寺改叫石松寺后,才在寺左种下三棵龙爪松。

    现存大雄宝殿是明万历年间兴复,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歇山顶,抬梁木质结构,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殿中斗拱、柱头等采用的是宋代的榫卯连接构筑方法,在福州地区同期建筑中少见。

    大殿后天井有一个宋绍兴年间元宝形石槽,刻有“石松寺”及花草鸟禽浮雕。

    寺后有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摩崖石刻“灵风山”“坐禅室”题诗等石松寺后山通棋盘峰、勾漏峰。

    沿途有瞭望岩,站在岩石上,可以北观乌龙江、东眺马江、南望大樟溪、西看勾漏峰。有罗汉拜西天巨石组,岩石之上,有一块“飞来石”。上行路左边有一块巨石,“左旗右鼓,全闽二绝”八个大字就刻在这里。

    游仙洞左边对石耸立,称“侧身岩”,游客要侧身收腹而过,大腹便便者就过不去。岩上有明朝百岁翁林春泽83岁时题刻的“翠旗衍秀”。

五.观万佛寺有感

心存些许善念,怀揣谦卑之心,我们驾车抵达万佛寺庙,忘记任务是否能够圆满,只是尝试着凭借内心几分未沾染尘世的纯净和超脱的神识渴望与神交谈,空气作为介质。

 万佛寺门口是硕大的,较为朴素的木质门,刚踏过门前围栏的门槛,视线短暂地阴暗下来,阴影围困了我的身躯,左右的哼哈二将石像的庞大令人望而生畏,眼冒金星,张着巨盆大口,衔着硕大锋利的獠牙,令人心神麻痹,其手执的巨锤更是携带着压迫,顶着房梁的石板的界限,若是露天,天空无限怕是也要被搅动着混沌不堪,不得安宁。我的心志,谨慎地收缩起来,带着谨慎,明白之后遇到的考验,此地不宜苟笑,与神交谈的事情,不得轻视,妄语中伤,保持对神的敬畏,我们也显得小心翼翼。 短暂阴暗后,我们便远远见着印着金漆旗山万佛寺的山门,对仗工整,弧形的扇门,朱红的房檐上衔着几只怒龙的支脚。人们心中不免氤氲出几分不平之气。

步行百步,观音山映入眼帘,言语难赋情绪,这般感受如同蚂蚁繁殖在我的大脑,各种繁乱的思绪穿梭难寻,仔细看着那观音,微眯的双眼似乎在传递某种讯息,脸上如水的平静,我一次次斟酌,渴望探秘,可终究听到的只有自己的回音,我们与神是隔绝的,可神识是在空气中尚存的,是存在世界的广深之中的。

环绕山的是颓碧的湖水,多少锦鲤玄龟在此饱受庇佑,玄龟背上涂抹着厚厚的潭泥,短小四肢拨动缓慢,略显滑稽,可神态是极其高傲的,他们完全不屑与岸边簇拥的鱼争夺人类倾倒的渔食。

 我不自觉抬头望了望观音,眸子的光似乎温和了些,朱唇也勾勒几分难解的笑意,我又深切看了一眼湖水,湖水映着泛白的天空,诉说几分空白专属他们的话语,同时倒映着还有我帅气的脸庞,我的心志,本该空白却被裹挟着与着尘世有勾连!

不知不觉间,环绕湖水过半,我跨上台阶,来到中庭牌匾是大慈大悲的殿,殿内诸神与我对视,我心里喜悲难解,兴奋恐惧之间,嘴巴支支吾吾,张开闭合体现竟也体现纠结,人事几何,岁月变迁,我们人难得来到尘世一趟,我们带不走什么,却能够留下什么,回顾来时的路,是否有牧笛横吹,清风畔耳,见得是,那柔情缱绻,软语温存,阳光人情慰藉世间,人性在一次次世间争夺,名利该怎么丰收,行举违背认人制管辖的规则,或许,我们本该怀着自己与他人阻绝,不同的感觉。去劳役自己做些事情,可留下二字,我们人也将被围困一辈子其中,何不潇洒红尘,任性情天然的泼洒,何必麻痹自身,倒头来换得一个自怨自艾,缠绵悱恻,最终劳困一生都走不出个所以然来。

 路途又遥远了。


   


    


    

阅读 2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