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们的课程都有《珐琅彩》《千里江山图》《民族人物》《莲蓬》《彩陶》《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等等~都是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本学期我们了解它的相关知识,感受其结构、造型上的美感,最后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神奇与奥妙。
无文物不思家|逃出大英博物馆 狠狠共情
无文物不思家,这节主题和孩子们狠狠共情在一起了!可能孩子们都懂,从开始讲的时候,班里的孩子就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安静,从孩子们眼里看到了双向奔赴!大体思路:
流浪·在大英博物馆
2争气·《逃出大英博物馆》
3家珍·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4寄思·小玉壶读家书
5归家·文物最佳归属是故乡
正如那句“瑰葭路=归家路,总有一天,流浪在外的这些游子会风风光光回到祖国的怀抱”
《民族人物》
五十六个民族就好像五十六色丝线一样,密密织成祖国的锦绣河山!学习三庭五眼的运用,表现人物造型,通过观察欣赏少数民族的图片资料,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感受中华民族的包容性,学习把握人物特点适当的添加、删减、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彩陶》
彩陶指在陶瓷上作画的艺术,始于半坡文化的时期,距今七千年左右。是我国的艺术文化瑰宝。这节课练习了不同瓶瓶罐罐的画法,要求构图主次分明,线描装饰锻炼了孩子的创造性和线条流畅性 ~这幅画构图饱满,线条装饰的点线面很丰富,是很需要耐心的一幅作品!
《莲蓬》
莲蓬又名:莲子肉;藕实;水芝丹;莲蓬子;莲实;蓬肉。莲的花托表面有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而称之为莲蓬。简单来说,莲花中心的果实就是莲蓬。莲蓬像一个碗。本节课认识了解莲蓬,从花朵、叶子、根茎到果实,掌握莲蓬的形状画法,运用线条黑白灰表现出层次感,注意遮挡关系进行构图。绘画要留白,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
《铜鼓》
非遗|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铜鼓壮乡铜鼓是壮族及其先民集冶金、铸造技术、美术雕刻,音乐文化成就于一身,精心铸造的一种礼乐器。是壮族历史的“活化石”“天上星星多,地上铜鼓多;星星和铜鼓,给我们安乐。”这是壮家人世世代代流传着的一首歌。
壮族人民自古酷爱铜鼓艺术,三月三和春节等节日庆祝活动中都会敲击铜鼓,进行艺术表演。壮族人认为,铜鼓象征着一种力量、权威、通灵、是神圣并富有魅力的,是一件人们可以寄予厚望和神秘的珍宝
《珐琅彩》
了解铜胎掐丝珐琅彩制作工艺。用铅笔起形,注意瓶口瓶颈瓶身和平底的造型,要左右对称。瓶子造型完成后,瓶身里面设计的花朵图案可以以三角形构图为主,再添加上叶子以及藤蔓。瓶口瓶颈和瓶底可以用二方连续装饰。涂色时,要用柠檬黄代替掐丝这一道制作工序进行花纹包边。包边完成后,瓶身的花朵叶子和藤蔓多以渐变色为主,最后瓶身整体以蓝色涂色。
延伸拓展: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因其是在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兴盛起来,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后演变成“景泰蓝”这个名。
《古老的声音|编钟》
学生能够掌握点线面等线描元素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能够准确画出编钟的黑白线描作品,并能够运用传统的回型文等纹样进行装饰。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对编钟造型和纹样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能够运用线条的粗细变化和黑白灰层次来表现画面的深浅和立体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每一个小朋友们表现都非常棒,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期待和你们的下学期的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