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和学校领导有关指示,基础教学部成立学习型小组,于12月28日16:00在办公楼七楼东会议室开展了第一次活动——读书分享交流会。
中国的未来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的个人成长显得无比的迫切和重要,阅读在个人学习建设中呈现出了无比的重要性。
11位教师围绕近期所读书籍的精彩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生活体验,畅谈读书感言。
曹桂华老师和我们分享了《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这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半自传体小说,情节比较松散,穿插了几个有趣的小故事。“虽然有一些阅读门槛,但它仍然很治愈。”曹老师总结这部小说的主题:“'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人的命运同样也有很多可能性。”
李亚南老师最近读过的一本印象深刻的书籍是《人类简史》。她向在座老师介绍说,这是一本近几年屡屡冲上畅销书排行榜的历史书,风靡全球。读完这本书给了自己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人类的历史。
王爽老师将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都通读过一遍,她和在座老师分享的是迟子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额尔古纳河右岸位于中俄边界,那里生活着一群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小说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性酋长的口吻,讲述了这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这部小说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郭蓉蓉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她补充说这是一部“可以把人从俗世里打捞起来的小说。”
贾云舒老师最近读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主要是针对青年教师的痛点所写成的,很有实用性。例如,它回答了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提高专业修养的问题,以及教师心中要有阳光,要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贾老师说:“读完之后,受益匪浅。”她引用作者的话作为分享的结语:“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终止。”
在最后的自由讨论环节,大家纷纷表示,工作以后读书的时间相对于大学时期明显减少,但读书带来的收获仍然是巨大的。有时候放下手机,翻开一本书读上几页,确实能缓解工作和生活带来的焦虑,也能嗅闻到一股平静但美好的书香。
“胸无点墨神难聚,腹有诗书气自华。”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与读书写作为伴,他说:“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只有使自己更加强大了,才能更丰富、更精准、更完善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阅读助力教师成长。28日下午4:50,基础教学部学习型小组第一次读书分享交流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