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鸣空谷应,绿树无纤尘,清风百草香,流连不忍去。举目四望、满眼是绿。这里,养心、养眼、养精神,行走至此,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已经丢失殆尽……”(——摘自《秦岭无闲草》)这也是读这本书的真切感受。
随着叶广芩老师娓娓道来, 一年有四季,草木有春秋,山林的色彩在时令中不时变换,“美”也在季节变化之中不停变换。牛萝子的紫花、鸭趾草的蓝花、赤芍的红花、白茨的黄花······各种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在深山之中争奇斗艳。这斑斓的色彩之中还有秦岭丰富的动物,熊猫、黑熊、豹子、羚牛等在山林中自由穿梭。……
郭鹏勃老师:
白草莓、覆盆子(鲁迅的《三味书屋》) “白草莓……那流畅的线条,精美的身子,让我想起了印章钮上雕刻的螭虎,可爱、细腻、传神。大自然中的精灵!……晚风中,采两把草莓,红的、白的,坐在亭子里,靠着栏干,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将脑子置换成一片空白,那种舒展,那种惬意,真想千年万年地坐下去……” (——摘自《秦岭无闲草》)
付铠辰老师:
食品安全令我们担忧。“……天之所生,地之所产,足以养人,山里的饭食取自天然,看着舒心,吃着放心……城里的食品却让人担忧。奶粉里的三聚氢胺、豆制品里的二氧化硫、粉丝里的碳酸氢、泡菜里的苯甲酸钠、猪肉里的盐酸克伦特罗、韭菜里的甲拌磷乳油、豆芽里的连二亚硫酸钠,我们的化学知识随着食物的摄取而增长;酱油与头发水、大闸蟹与氯霉素、火腿与敌敌畏,馒头与吊白块,风马牛不相及的物质被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分离;膨大剂、催红素、一试灵、加丽红,我们对这些名称已经耳熟能详,我们的肚子已经成了一个伟大的化学工厂……城里人能披荆斩棘地存活下来当属不易,哪一个都是心有余悸地活着……“(——摘自《秦岭无闲草》)
党颖辉老师:
城里人好可怜呀,感觉不到自然的气息,不接地气,真的活成了“仙人”……在中医里,入脏腑的药很多必须细辛“引路”……是个中医九个甘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动植物是有天生的链接的。比如猫中毒后会吃大量的草,吐泡泡,把毒排出来。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心随白云流水,追随着离去的主人,根仍深深扎在旧地,一步不离。七叶一枝花啊!执著坚韧的花,不离不弃的花。……”(——摘自《秦岭无闲草》)
郭鹏勃老师:
中医是经验。《神农尝百草》,不能把千年的经验丢掉……秦岭地区不仅植被物种丰富,而且很多可以为人们所用来解除病痛之苦,能够清热解表、清喉止痛、祛痰平喘的大力子,可以治疗跌打损伤又可以作香草用的祖师麻,可以治疗蛇毒的金栗兰,可以止血的败酱草和仙鹤草……
鞭打绣球
葛炜老师:
一个优秀的中医很难培养。中医和西医之争,不能互相鄙视。传统医学是经验医学,现代医学是实证医学。
西医指的是近现代科学诞生之后的生物医学模式,不同于西方或欧洲的传统医学,欧洲传统医学已经消失了;然而,东方传统医学尤其中医药学以其特色,仍然具有生命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代西医与中医的汇通又将形成21世纪的系统医学,但是,中医药应该以文化遗产的方式保存,应与传统文化、传统食品等特色产业一样继承下去。
任何国家传统医学建立、发展的过程,都是经过不断的摸索、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任何传统医学,都有大量很有效的药物和很实用的医疗方法。也为当年本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过贡献。现代的医学,应该用宽容的眼光审视他们。更应该从各国传统的医学宝库中,吸纳进有用的东西,并给予科学的解释,从而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
鬼灯擎
吕晓岩老师:
看到郭老师发的照片收获很大,党老师的发问常好,引起人们的深思,这些都唤起的对植物的记忆和曾经的感受,想起小时候光脚走路……
鹿药偏头七
马宇老师:
公园里的鹅卵石路面也是比较接地气的设计吧!身边退休的人回到乡村,种菜种地,古法烹制的野菜野味特别诱人,期待回归自然。
五味子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为何人间贪利,藏了这多私心? ……” (——摘自《秦岭无闲草》)
叶广芩老师身临其境,与友人党高弟一起穿行在秦岭腹地,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折服于秦岭四季更迭的自然之美,感叹它广衰的土地、丰富的植被以及对人类慷慨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