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湘℡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守“未”成长,与法同行

创建于2023-12-28 阅读1050

为强化青少年知法学法守法意识,帮助青少年树牢法治观念,2023年12月28日奉家镇中心学校邀请了新化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负责人陈湘元及一群干警来校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为300余名师生讲授与青少年相关的民法典内容,带来一堂生动的法治课,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校园法治环境,助推法治校园建设。

了解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宣讲人员向学生们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法律保护”、“司法保护"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和老师们清楚认识到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习法律

预防性侵害

  1. 爱护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身体有很多部位,比如眼睛、嘴巴、胳膊、腿等等,这些部位都是我们的身体器官。但身体的部位有些露在外面可以被别人看到,有些则是隐私部位,不可以随便给人看和触碰。

2.什么是性侵害

让我们感到不安全、不舒服的触碰,如果不及时制止,就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就可能属于性侵害。性侵害有很多种,比如有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故意触碰我们的隐私部位,这就属于行为上的性侵害。那什么是必要的接触呢?比如医生给我们检查身体或者治疗时,也会触碰到我们的手、脚或者隐私部位,医生触碰我们是为了治病,属于正常的接触。不过要记得,检查身体需要父母在场。

还有一些性侵害,我们也要注意。如果有人给你看身体裸露的人像图片、视频,裸露或者让你触摸他的隐私部位,或者说:“小朋友,把衣服脱下来给叔叔看看!”,同时讲一些不堪入耳的话,这都属于性侵害。

3.如何预防性侵害

与陌生人保持距离。我们平时会和好朋友、信任的人有身体接触,比如牵手、拥抱等等,但当我们和不熟悉的人相处时,如果身体靠得太近,或者有触碰,就会觉得别扭、不舒服,这时就要果断拒绝。如果对方还故意触犯我们的身体界限,一定要警惕并告诉家长。

警惕熟人作案。在性侵类犯罪中,熟人作案占了非常大比例的。记住:无论是谁,无论和我们是什么关系,是否是我们尊敬、喜欢的人,只要触碰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感觉不安全、别扭,我们都应该勇敢拒绝。

远离危险情景。远离KTV、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按时上学放学,在没有家长接送的情况下,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夜晚独自出行;逛街、出游要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不单独前往偏僻地段(如无人的公共厕所等);不随便接受他人的食物、饮品。

保障网络安全。在无法预测网络交流对象真实身份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果断拒绝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的要求,并尽快告诉家长。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告诉网友自己的姓名、学校、电话、住址以及家长的电话、姓名、工作等。

拒绝校园欺凌

学会与人交往是人生中的重要课题,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家长老师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孩子遭遇了校园欺凌,我们要怎么办?保护“少年的你”这些我们都要了解!

1.什么是校园欺凌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这些都属于校园欺凌行为。

2.学生怎么做

1.保持镇定。

2.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4.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5.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3.家长怎么做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2.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3.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4.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不要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对孩子表达共情,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

5.接纳,父母绝不抛弃你。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

6.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7.感谢,你肯将事情讲出来,很勇敢。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说明,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爸妈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4.学校怎么做

1.救助为主:对于校园欺凌受害者,校方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

2.适度惩戒:对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校方一定要通报其家长,给予严肃批评教育,绝不姑息,总体原则是确保教育挽救的宗旨,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予以适当惩处。

4.快速反应:学校要及时关注学生动态,立刻开展救助工作,合理处置欺凌事件。

4.低调弥补:在处置过程中,校方要从受害人角度出发,多关注受害孩子、家长的利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客观回应社会关切。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

1.不做受害者

(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3.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遵守法律

00:35

在学校,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不玩危险游戏,不能追逐打闹,上下楼要排队慢行,上下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因为一个小小的过错,就有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遵纪守法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应该人人都懂。有人认为“现在违反学校的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以后不违法就行了”,那可是错误至极的观点!请你尽快打消这种念头,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对自己小小的放松将来很可能会酿成大错。所以,我们要从一名合格的初中生做起,遵守纪律,将来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后,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要懂法、知法、守法,还要爱护法,多看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撑起一把法律的保护伞。

善用法律

通过此次法律法规宣传讲座,丰富了学生们的安全防范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安全法制观念和营造了校园的良好育人氛围。



编辑:奉湘    (奉家镇中心学校)

审核:奉雪雄(奉家镇中心学校)

阅读 10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