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即将迎来崭新的2024年!
那么辞旧迎新的第一天为什么叫“元旦”?元旦与春节又有什么渊源呢?在2024年元旦到来之际,响堂拦河小学的师生们开展了“庆元旦,迎新年”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一起来看看,涨知识啦!
一、节日文化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可见公历和农历的第一天是非常重要的开端。
我们知道元旦是每年的1月1日,但是在古代的元旦是指阴历年的1月1日,也就是说,古代的大年初一就是元旦。
那么元旦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变成阳历的呢?首先“元旦”两个字,我们要分开讲。
“元”代表开始,是初始的第一个数字。代表第一、首、最大、春天。我们听说过元始天尊,是第一个神仙,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就诞生了,所以称“元”。
“旦”是古代象形文字。上面一个日子,代表太阳,下面是个一字,代表大地。就是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之意。所以,旦就是早晨,是朝阳。
综上所说,“元旦”就是古时农历1月1日第一天的早晨。这是元旦最早的含义。
元旦还称为元晨,元日,春节。也就是说,古时的元旦就是春节,是大年初一。
著名的北宋诗人王安石还写了一首《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元日,指的就是春节即元旦。
古时的元旦这天热闹非凡,大人领着孩子放鞭炮,在爆竹声中辞旧岁,迎新年。诗中的“旧符”是指对联,古时的对联不像现在写在一张纸上,那时都是写在桃木做的竹板上,挂在门口,叫“新桃”。和我们现在一样,把旧的对联撕下来,换上崭新的对联,准备元旦除旧迎新。
那从什么时间开始,元旦变成阳历的1月1号呢?
这得从我们国家建国时期说起。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实行了两套历法:一个是阳历,一个是阴历。我们国家开始把阳历的1月1号,改成了元旦;阴历的1月1号因为它跟2月4日立春比较接近,就改成了春节。
也就是说,从建国1949年以后,我们就有了两个节日:阳历年的1月1号是元旦节;阴历年的1月1号是春节。
过完元旦,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了。各地风俗都大同小异。
现在人们已经开始买大红灯笼了,每家的阳台、门厅,单位大门口,每年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预示着红红火火,开年好运。
还有家庭、单位必备的对联、福字,立刻就有了过大年的气氛。再贴上生肖属贴,窗花,年画,挂上中国结,屋内真是蓬荜生辉,年味十足。预示着一年开门红,好运连连,前程似锦,万事顺意,财源广进。
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
师生一起,喜气洋洋写春联,热热闹闹迎新年!
六年级——欢声笑语话新年,红红火火庆元旦
五年级——对联贴起来,窗花剪起来,神清气爽迎新年
四年级——摸摸福字沾福气,载歌载舞迎新年!过去的一年很优秀,暂新的一年更出色!
三年级——贴窗花,唱欢歌,小小少年志气高!
包饺子,迎新年,拦小老师恭贺大家——新年快乐!元气满满!福气多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校园文化重在实践!庆元旦,迎新年,让我们更加贴近中华文明!续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