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洞镇卫生院冬病冬治|治已病 防未病

用户19390056
创建于2023-12-28
阅读 19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冬病冬治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的外治方法。“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冬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在冬季三九时节,取温经通阳之品,行穴位贴敷、艾灸、温针灸等治疗,达到扶正祛邪、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

主要开展的项目:有隔物灸、督灸、火针、温针灸、拔罐、推拿、刮痧、穴位贴敷、中药熏洗、正骨牵引、中药汤剂调理等。

火针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灵枢·官针》曰:“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明代吴鹤皋说:“焠刺者,用火先赤其针而后刺,此治寒痹之在骨也。”主要功效:1.温经通络、除麻止痉、祛风散寒止痒2.活血散瘀、消肿止痛3.助阳补虚、升阳举陷4消癥散结、生肌排脓。火针疗法的适应范围相当广泛,可治疗的病种涉及到内、妇、儿、外、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科疾病,疗效显著。

阳气是人体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先要从扶阳开始。督灸又名长蛇灸是中医的一种传统外治法,基于传统中医外治法的理论结合传统灸法特点,是在人体督脉上进行隔物灸或者隔药灸,督灸的治病作用是多方面的,也是镇痛药物所不及的。它涵盖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发泡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优势,直对病所以火攻之,充分发挥了经络、腧穴、艾灸、药物及发泡的综合治疗作用,具有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的功效。通过在督脉的脊柱段以上施以“隔药灸”。具有治疗时间长、作用持久、疗效可靠,且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

“艾”护生命,“灸”出健康

冬季艾灸对身体有温热的刺激,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御寒防病的能力。艾灸对于冬季很多由寒冷诱发的疾病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如感冒,冻疮,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等。

中药熏蒸养生

功效:改善身体亚健康;改善全身微循环,疏通经络;防治皮肤病,美容护肤;缓解颈肩,腰腿痛,关节痛。让良药不再苦口,让治疗成为享受!

穴位贴敷配药主要用于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1. 呼吸、老年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平素体虚易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等;2.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3. 妇产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产后头痛、产后风、更年期综合征等;4. 骨关节疾病:颈椎病、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肩背痛、颈肩腰腿痛,怕冷、怕风等风寒湿痹证;5. 小儿疾患: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消化不良、体虚易感冒等。

医师介绍

杨收良,男,毕业于河西学院,针灸推拿专业,中医执业医师、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临床工作6年余,曾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参加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擅长运用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骨性关节炎等各种痛证以及中风偏瘫、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头痛、眩晕、脾胃内科病症。应用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通过小儿捏脊及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小儿感冒、咳嗽、发热、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坚持中医中药为主,突出中医辩证辨病特点,开展中药饮片、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推拿手法、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健康管理方式,竭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赵乐华,男,中医专业,毕业于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中医助理医师,2019年在酒泉市中医院实习,2022年在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多次参加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比赛等。擅长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哮病、喘证、头晕、不寐、便秘、胃痛等中医内科常见病。应用针灸、理疗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网球肘、坐骨神经痛、骨性关节炎等常见病、多发病。

地址:东洞镇卫生院中医科

联系电话:0937-2758404

杨收良:17718678753

赵乐华:13993727217

阅读 19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