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千帆竞渡,厚积薄发百舸争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推动我校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冠县武训实验小学于近期开展了每人一节优质课活动。
本次活动采取全员参与讲课、评课的形式,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探讨、成长的平台。教研组内教师精心准备,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各显其长,各展风采。
张彩娟老师执教的单元整理课《语文园地六》尤为关注兴趣的激发。为了将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整个教学设计以“我是文字魔法师”这一情景贯穿始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关注了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了语文的学习范围,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能够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
贾素贞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声音》,整堂课让朗读实实在在走进学生心中。在教学中,贾老师变换以往的教学方法,由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闭眼倾听,捕捉文中语言点,大胆想象。这种方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司蕾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板块,板块间层层推进,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最大特点是教学中充分关照了课后习题,特别是对课后“小练笔”的关照,与文段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从读到写的迁移。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第六单元“祖国河山”中的第四篇课文。王彤老师借助关键的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习作时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创设了“跟着课本去旅行”的情境,设计了“美景宣讲员评选”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做小兴安岭的宣讲员,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张学娟老师执教的 《司马光》一课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整节课中以“趣”为先导,以“读”为主轴,引导学生感受了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引导学生理解“群儿戏于庭”的“庭”时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了解“瓮”时又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来理解;理解“众皆弃去”的“弃”字时又引导学生借助组词语来理解。这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实用又有效,消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梁代民老师执教的《司马光》一课是一篇小古文。梁老师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自己感悟、理解文本。在朗读组织形式上,有学生个别读、同桌互读、齐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接着运用读、说、演等方式,让学生读课文、说故事、演课文,通过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知识内化,感悟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也让学生品味语文语言的独特魅力,提高了表达能力。
刘倩老师执教的《读不完的大书》这一课,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教学内容丰富且细致,教师引导到位,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吸引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使之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感兴趣,充分展示了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范雪丽老师的课以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的音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揭示文章大致内容。整堂课轻松活泼,学生融入其中,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总体来说,范老师的课教学流程自然,教学结构完整,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
姚丽美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围绕教学目标,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借助关键词和图表复述故事内容;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最后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这本书,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陈焕美老师这节课课堂结构层次清楚,合理把握教学重难点,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老师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创设合适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杨晓娜老师在课堂上,从把握语调节奏的诵读,到理解古诗内容的释读,到感受人物形象的品读,到最后体会作品情感的赏读,多形式,多层次,多梯度地指导学生朗读,孩子们读得充分,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读出了诗情,读出了意境。
于洁老师执教的《西门豹治邺》以“争做讲书人,讲名利故事”为任务,通过设置“抓住关键梳理结构”、“聚焦言行感受智慧”、“挑战说书复述故事”等三个子任务,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 “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深入教学,达成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说书人的口吻讲述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智慧,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堂伊始,韩雪老师用图片展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故事,故事中聪明的少年令孩子们无比的崇拜,这样的引入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智趣课堂初见端倪。在课堂小结部分利用诸小儿的行为与王戎的行为进行对比,启发性提问:王戎没有尝过这李子?怎么知道一定是苦李呢?得出了王戎对问题的推理过程,答案一目了然,智慧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堂课设计丰满严谨,环环相扣,读中见智趣,朴实中见真章。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卢老师的《出塞》的教学,不仅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表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丁玉玲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循循善诱,授课内容生动有趣,讲课节奏把握得当。丁老师执教的《故事二则》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以大单元任务为驱动,以课文中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语句为主线,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交流汇报,全班展示提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学生能够熟练复述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刘丹老师执教的是《王戎不取道旁李》,刘教师对本篇文言文的背景、文化内涵、重点词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刘老师采用了讲解、提问、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不仅关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通过课堂上的思考题和讨论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陈颖老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通过层层递进的朗读让学生逐步感悟文章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学生在自读自悟及交流中,不知不觉历经了一场思维之旅,明白今后要学会从观察中做出思考,在推断中学会变通的道理,参悟到中华民族的智慧。
研而不教则浅,教而不评则空。课前,教研组内教师们通力合作,集体认真钻研教材,共同研讨,精心备课,反复磨课,从兴趣导入到突破难点,从创设情境到过渡衔接,从激励评价到板书设计,每个环节精雕细琢,只为把最精彩的课堂呈现给大家。课后,教研组内也针对本组教师的上课情况及时展开教研,就执教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开诚布公地交流意见。在教研组内的评课环节,老师们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把握,从教学语言到教学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对课堂进行点评。在教学理念的碰撞和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归纳提升,在学习别人的同时也审视自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既提高了教师的凝聚力,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本次活动既是一次对教师教育基本功的锻炼和检阅,也是一个挖掘潜能、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更是教师们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教学宗旨,以教学品质为课堂教学目标,在教研的道路上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