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动态03】《吃饭那件小事儿》——马赛克方法在幼儿园班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君君
创建于2023-12-28
阅读 50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程起源

3~6岁是幼儿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习惯的养成有着重大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应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物,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成人就要有一百种聆听儿童的方式。本次班本课程基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发展特点出发,结合我园市基础教育小课题课题《马赛克方法在幼儿园班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内容,通过运用马赛克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吃饭那件小事儿”的体验和探究,展现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成果。

课程结构

课程目标

1.知道要好好吃饭,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2.掌握正确的进餐姿势,了解中国传统进餐礼仪。

3.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

课程实施

  (一)吃饭初了解

1.儿童访谈——幼儿的观点

与幼儿对话是马赛克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访谈成人了解幼儿的想法提供了一个正式的结构。我们围绕“你们认为吃饭时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哪些是好的”等问题对本班幼儿进行了访谈。

幼儿表征

2.前期调查——家长的观点

在用马赛克方法探究时,搜集家长的观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本班的进餐情况,对幼儿的家长以调查表和微信的形式进行了前期调查和访谈,了解幼儿入园前进餐的一些情况。家长对幼儿的进餐情况都非常了解,并且都给到了真实的反馈。在调查后发现,幼儿基本都存在挑食的情况,并且需要家长喂饭,特别是独生子女的进餐活动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甚至有的家长说她的宝贝在家里从来没有自己吃过饭,所以不知道怎么正确地使用勺子。

3.本班进餐现状——研究者的观点

作为研究者,最直接最普遍的倾听幼儿的方式之一就是观察。根据刚入学一周对幼儿进餐活动的观察,发现本班幼儿进餐活动的情况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以下是本班幼儿部分进餐出现的问题。

教师的思考:

通过访谈、调查和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在家和在园吃饭的具体情况,也更加清楚了幼儿吃饭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实践者,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后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渗透用餐礼仪、进餐坐姿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的访谈、家长的反馈和研究者的观察成了一片片马赛克,在构建幼儿好好吃饭那些小事的画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阶段小结:

(二)吃饭我知道

1.吃饭的坐姿——儿童视角

儿童摄影也是马赛克方法中比较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儿童自己拍摄的照片也可以成为儿童访谈的基础。为了让孩子们也能更加深刻感受班上吃饭的情况,请幼儿自己拍摄同伴吃饭的照片,然后集中进行交流分享,让幼儿观察和反思。

幼儿的话:

教师的思考:

幼儿通过自己拍摄吃饭的照片,也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吃饭的具体情况。通过集中交流和探讨,幼儿也意识到吃饭这件事确实需要改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老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家长的监督。

2.吃饭打卡活动——家园共育

幼儿的进餐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正确引导,也需要家长在家里做好榜样、及时提醒幼儿。于是,我们开始了为期21天的吃饭打卡活动,希望通过家园共育来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对坚持打卡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3.膳食金字塔,好宝宝不挑食

儿童绘画也是倾听幼儿的方式之一。引导幼儿绘画自己爱吃和不爱吃的食物,并请幼儿说一说原因。为了让幼儿了解食物的多样性,知道膳食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我们给幼儿进行了膳食金字塔的讲解。讲解了膳食金字塔后,也通过绘本故事渗入课程,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

教师讲解膳食金字塔

制作膳食金字塔

幼儿表征:爱吃和不爱吃的食物。

彭苏雅:喜欢吃小白菜,不喜欢吃辣椒。

周钰慧:喜欢吃蔬菜和鸡蛋。

黄若汐:喜欢吃土豆,不喜欢吃胡萝卜。

教师的思考:

儿童绘画肯定也是最直观最常用的倾听幼儿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直观了解了幼儿的喜好。挑食是大多数幼儿存在的问题,后期还可以多投放这类的绘本在阅读区供幼儿进行翻阅。在进餐中也发现,幼儿经常剩饭。针对剩饭的问题,接下来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引导幼儿珍惜粮食

4.米是怎么来的,光盘行动

在每次进餐过程中,总是有小朋友说:“老师,我不想吃了。”“老师,我吃不下了”。现在的小朋友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并不清楚粮食的来之不易,也没有要珍惜粮食的概念,剩饭剩菜在他们看来是非常正常的事。于是我们开展了“米是怎么来的”活动,提倡大家进行光盘行动。

教师讲解水稻生长过程

幼儿表征:水稻生长过程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教师的思考:

通过教师讲解观看视频了解米是怎么来的,并不能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只能是初步的了解。由于现在是冬季,也没有办法让幼儿去水稻公园参观,后期可以通过家园共育,让家长带幼儿进行通过教师讲解和观看视频了解米是怎么来的,并不能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只能是初步的了解。由于现在是冬季,也没有办法让幼儿去水稻公园参观,后期可以通过家园共育,让家长带幼儿进行实地参观和了解

5.进餐流程——图书制作

在园的进餐活动中发现,幼儿对进餐的流程并不是很了解,我们对幼儿进行了访谈。同时,请幼儿拍摄了进餐流程照片,并请幼儿进行监督进餐活动。进餐过程中,会请先吃完的监督幼儿当小老师小朋友吃饭,并提醒小朋友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同时我们也将幼儿进餐流程制作成图书投放在娃娃家供幼儿游戏时参考。

教师的思考:

对幼儿来说,对进餐流程的熟悉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吃饭常规。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模仿为主,将制作的进餐流程图书投放在娃娃家以便于幼儿在娃娃家游戏时可以参考和模仿。

6.娃娃家——角色扮演

马赛克方法中,还可以使用角色扮演这一工具。在关于吃饭这件小事重,延伸至娃娃家进行游戏对于小班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小班幼儿对过家家游戏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也对娃娃家的进餐活动进行了观察和指导。

幼儿进行做饭游戏

01:36

吃饭游戏和餐后洗碗

教师的思考: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小朋友在娃娃家的行为可以看出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通过模仿,幼儿可以获取更多的游戏经验

7.早餐吃什么

总是有家长跟我反馈幼儿在家不爱吃早餐的情况,有的只是喝一杯奶粉,有的只吃一个面包,还有的面不肯吃、包子鸡蛋也不肯吃的,家长对于幼儿吃早餐也是感到很头疼。家长也希望老师在园能够多劝说幼儿要好好吃早餐。基于家长反馈的情况,我们就“早餐吃什么”进行了访谈

幼儿表征:早餐

8.进餐礼仪

中华传统餐桌礼仪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餐桌礼仪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和行为准则。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在本班幼儿进餐活动中,存在着大声说话、趴桌子、敲碗等情况,因此教导幼儿良好的餐桌礼仪至关重要。

幼儿学念进餐礼仪儿歌

01:05

教师的思考:

马赛克方法的工具不是单一的,也不仅仅是书上提到的一些工具。在进行活动时可以灵活运用,并且不能摈弃原有的倾听幼儿的工具,比如儿童绘画、对幼儿直观的观察等,也不可忽略教师的引导。在进行活动时,不仅要倾听幼儿的想法,也要根据课程实施的情况,及时跟家长进行沟通,倾听家长的想法和需求,以便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实施。

阶段小结:

课程评价

1.儿童的评价

在评价中,幼儿参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纳入幼儿对课程研究过程的评价,也符合幼儿参与的本质。在本次课程探究中,我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幼儿自评表供幼儿进行进餐活动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虽然主观性较强,但是也可以反映出幼儿对自己进餐活动的真实评价。进餐的课程持续了一段时间,从幼儿自评表中可以看出幼儿的进餐习惯有了一定的进步。

幼儿自评表

2.家长的评价

在课程实施中,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幼儿的自评主观性较强,那么家长的评价就更为客观真实。我们采用调查表和访谈的形式收集家长的评价。大多数家长反馈幼儿有一定的进步,吃饭的坐姿也比之前更好。有的家长反馈因为生病、天气冷等原因,在家还是喂饭较多。还有的家长反馈专注度还是有待提高。

家长评价表

3.教师的评价

(1)注重幼儿参与,多种方式倾听幼儿。

整个活动中,利用儿童访谈、儿童拍摄、图书制作、儿童绘画、观察、搜集家长的观点等工具全方面倾听幼儿、了解幼儿。幼儿也以这些工具参与到课程探究中来,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课程观。

(2)注重教师在课程研究中的教育渗透。

在课程探究中,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作为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及时关注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幼儿提供多种方式供幼儿思考并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采取不用形式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3)注重家园合作,提高家长参与度。

课程探究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作为幼儿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人,对幼儿的行为习惯非常清楚。作为早期调查和访谈,以及后期家长给予的反馈,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课程探究。家园共育才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图文供稿:2023年萍乡市基础教育研究课题《马赛克方法在幼儿园班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成员易艳君、教师周扬

编辑:易艳君、周扬

审核:李思萍、曾帅

阅读 5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