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走完了九十五年的人生道路,安详静默地永远离开了我们和这个世界。父亲的一生对党忠诚,为国尽忠,光明磊落,克己奉公,谦虚谨慎,清正廉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父亲出生在山西省潞城县微子镇的一个小村庄,祖辈世代务农.父亲从小诚实善良,为人忠厚.小时候乡亲来家里借粮,他总是把量米的升给人家装得满满的.因我们家乡所在地是抗日战争游击区,父亲十来岁参加了儿童团站岗放哨,十六岁就担任了乡武委会主任,配合八路军主力在晋东南地区作战。抗日战争后期转入正规部队,先后担任班长,排长,助理员,第二野战军军械处参谋等职。参加了上党战役,鲁西南战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以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曾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和解放奖章。
这是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张战争年代的战友合影照
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父亲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曾经在被敌人包围的紧急情况下,冒着枪林弹雨抢救转移病重的我军重要武器专家;在渡江战役前夕临危受命前往华野蚌埠兵站,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组织分拣抢运了一万多吨上百万发各种炮弹炸弹,连续奋战二十余天,在限令时间之前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为掩护渡江部队炮兵足额配置弹药基数从而保障了战役顺利进行,受到华野有关领导高度赞扬并转请中野为他记功,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南京解放留念
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南军区军械部参谋,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军械处副科长,科长。期间因出色完成抗法援越武器弹药调配任务受到总部首长表扬。1954年光荣出席了首届全军炮兵功臣代表大会。当时父亲的老首长,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孔从周将军,对他的评价是“作风正派,工作积极,踏实肯干”。1957年由组织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炮兵系干部进修班学习.(进修班共有30名学员,主要来自全军军械系统的师,团级干部)父亲还担任了学员队党支部书记。经过四年刻苦学习钻研于1961年毕业后任解放军北京通县军械学校训练部副部长。
父母,姐姐和我
父亲27岁时就已担任团级干部
1955年在重庆西南军区军械部时的合影(前排为父亲)
1968年担任总后勤部团以上干部学习班办公室副主任(副师职),1969年11月调任重庆后勤工程学院一大队(在原一系基础上扩建)大队长,1974年参与组建了石家庄军械技术学校并担任副校长兼训练部长,1977年后任解放军军械技术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正师职),二系主任,1988年经总后勤部批准离职休养。
1970年组织拉练训练途中给学员们讲战斗故事
观看学院阅兵仪式
和母亲在重庆南温泉
父亲长期从事军械装备工作和军事院校的教学领导工作,为部队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对我军军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在由他亲自选调的专业教员中有三位先后担任了少将院长职务,一位工程院院士及多名教授。
离职休养后,父亲依然不忘初心,继续保持强烈的革命热情和不懈斗志。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始终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关心干休所建设,积极协助干休所领导做好各项工作。平时自己生活简朴,但每次向灾区,疫区捐款都是最高的。多次被总后勤部授予“先进离休干部”光荣称号.还在2007年八一建军节时,作为特邀代表(战争年代的老英模共有六十位,如全军著名战斗英雄张积慧,王海,魏来国等)荣幸地出席了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可以说,父亲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2007年参加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与航天英雄杨利伟合影留念
登上天安门城楼
父亲离休后始终坚持多年养成的读书看报写日记习惯
和老战友张堔叔叔共忆当年峥嵘岁月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高大魁梧,走路昂首挺胸,总是一身戎装,透着军人的威武。平时少言寡语,不善言词,基本上没有什么废话,从心底就对他有一种敬畏感。父亲性格内向随和,很少发脾气.总共只有两次对我发脾气,而且印象深刻.一次是我小时候比较顽皮,在大院里玩弹弓把一位工人师傅头打肿了。父亲听说后狠狠揍了我一顿,妈妈为此还跟他生了气,埋怨他下手太重。父亲只说了一句话:要是他把人家眼睛打瞎了怎么办?
第二次是我当兵在团部当放映员时,父亲去成都军区开会后转道部队看望我。当时团政治处一个领导在汇报我的表现时,说了一些诸如我年纪小不懂事,组织纪律性不强,还爱讲哥们义气之类的话。父亲当时脸色就沉下来发了话:让他下连队当兵锻炼去!虽然当时觉得很委屈,但后来经过在连队的几年磨练,培养了我艰苦奋斗,不拍困难的作风和品质,使我受益终身。父亲虽说严厉,但内心是很关爱我的。在我回家探亲时得知我在连队夜间站岗执勤时,因为没看清墙上钟表而误了上岗时间,就给了我一只瑞士英纳格手表,在当时那可是很贵重的。
2018年时干休所健在的五位老爷子
父亲很少管家里的事情,里里外外都是母亲在操持.对孩子们的关心也不像母亲那样无微不至,疼爱有加.但是在我们面临人生道路选择的关键时刻,他总是教导我们要听党的话,服从组织需要,干一行要爱一行,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兢兢业业,正派做人.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父亲长期担任领导工作,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不以权谋私,也没有通过关系为我们子女安排,调动工作.记得父亲在位时,经常有人带些土特产及礼物到家里来,对父亲为它们家属调动,安排工作表示感谢.父亲总是说:不要感谢我,这是组织上对你们的关心照顾.事后必让我们买上相应的礼物还送给人家.父亲就属于那种外冷内热型性格.他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工作严格要求不讲情面,但谁要是有困难他会尽力帮助解决。在工作单位享有很高的威信,因此在他离休多年后,很多老人们提起他时仍然对他满怀敬意。
去年八一建军节前央视军事频道《戎装》纪录片摄制组来家里采访老父亲
干休所的老伙伴们都走了
父亲一生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他在战争年代立功受奖的情况始终没有给我们说过。还是当年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偶然发现,藏书里有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首届英模代表大会纪念刊》里有他的照片介绍将书送给他,我们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位英雄。而他总觉得党和国家给予了他很高的荣誉和待遇,而许多战友没能看到新中国就牺牲了,对此始终心存感激之情。父亲在《寄语》中写道”自己能力不强,对党的事业贡献不大。但平时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守本分,从未做过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事,自感问心无愧。我一生没有为儿女们留下什么财富,但我以为思想行为最可贵。”
父亲虽然走了,但给我们子女和后代留下了高尚的人品和精神财富。您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楷模。
写于202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