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开展了“思维导图”课程:
那么什么是思维导图呢?
思=思考 维=维度 导=引导 图=图像
它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思考过程,可以无限广,也可以无限深,特别符合小朋友跳跃的思维模式。相比传统的文字以及说教式的被动接受来说,它更具吸引力,也更容易被儿童大脑吸收和记忆!
那么学习思维导图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益处呢?
小学时期的孩子,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充分开发、运用儿童左右脑的机能,将协助大脑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快速发展,从而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
用画图的方式表达思维,并在绘画过程中不断加强联想和逻辑架构,这是思维导图最大的魅力。
那么一起来看看本学期孩子们的收获吧
每节课我们都会选不同的有趣的绘本故事,引导孩子完成一节课的练习。在听故事过程中也能去思考,并用笔将绘本内容整理成图像,下次看到自己画出来的图,也能大致将内容描述出来。
圆圈图⭕️
里面的小圈圈:主题;
外面的大圈圈:和这个主题有关的细节或特征
最外面的方框:索引(信息的来源)。
圆圈图
圆圈图的目的是定义。
这里有两个圈——里圈和外圈。
里圈用文字、数字或是图画定义核心主题,外圈则用文字或者图画对主题进行描述和反馈。
如何用圆圈图读绘本?
第一步:复习圆圈图的用法
第二步:通读绘本
第三步:精读,并开始绘图,一边绘图一边思考
我们用《不要再笑了,裘裘》、《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来练习了圆圈图的制作。
孩子们每节课都能将课堂上所需要的工具早早准备好。👏👏
想要描述一个主题的属性?
泡泡图最合适不过了!泡泡图可以增加孩子对事物描绘的深度和多样性。
泡泡图顾名思义,是由很多泡泡组成,中间的泡泡是主题词汇,周围有很多属性泡泡环绕。
定义一些主题的感觉上的、逻辑上的、感情上的属性。用形容词来描述事物。
孩子们一起通过绘本《小熊不刷牙》、《我妈妈》来练习了泡泡图的制作。
认真的孩子们,每节课纪律都很棒哦👍
我们还会有复习课
除了通过绘本练习,老师每节课也会给出能延伸到生活中相应的主题,如《我的朋友》、《我喜欢的动物》等等,让孩子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思维导图的整理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复习课:
圆圈图—小熊的特征
泡泡图—我的好朋友
流程图
流程图,孩子们可以利用流程图去分析事物的发展、内在逻辑。所以按照1,2,3…这样顺序形成的步骤都可以使用流程图。
给事物排序
定义过程中的每一步
把信息排序
通过绘本《有个老婆婆吞了一只苍蝇》、《乌鸦面包店》的绘本故事,让孩子们制作流程图,锻炼孩子们给事物排序、复述、分解步骤,解决多步骤的问题的能力。
制作绘本故事的流程图
孩子们积极专注认真,为他们的学习态度点赞👍
树状图是学会分类思考的最佳方法。它就像一棵树一样可以分门别类地将物体有条不紊地列出来。
树状图的上方是树干,下方密密麻麻的是它的树根。
1.分类或者规整信息到不同的组别或类目。
2.总结中心意思和细节。
如何用树状图读绘本?
第一步:复习树状图的用法
第二步:通读绘本
第三步:精读,并开始绘图,一边绘图一边思考
《好饿的毛毛虫》、《动物的食物》、《鸡的成长》这节课我们用了三个主题来练习,孩子们都掌握得很不错。
孩子们一起用树状图画出毛毛虫吃了什么吧~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都收获满满的美好回忆。孩子们也都成长了很多。从第一节课请他们展示自己的图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张嘴说话到后来每个人都很愿意自信的展示自己画的内容,每一节课的认真听讲,认真配合。棒棒哒!
经过同学的肯定和认可,我们一起选出了本课程中表现不错小同学们,并为他们颁发奖状。
开福区福元小学3.1班思维导图课程奖状获得者:
祝贺以上这些同学
奖状不代表一切,希望我们都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位孩子都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本学期和孩子们的思维之旅就告一段落了。
但是孩子们未来的思维进步之旅还没有结束哦,家长们可以带领孩子在生活中去多多关联然后运用起来,也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找到相关的书籍去了解。
最后祝我们的孩子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向阳而生、追光不止,总能遇见惊喜、看见奇迹。
3.1班思维导图课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