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好正是扬帆时——钟生来在辰溪一中建校八十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辰溪生活圈
创建于2023-12-28
阅读 2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前言:辰溪一中原高中语文教师、辰溪原县委书记钟生来,应邀在辰溪一中建校八十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热情洋溢,妙语连珠。在场的人,无不被他深深的乡愁、浓浓的乡音所打动,报以了热烈的掌声。现转发给大家,以飨读者。 

    

风好正是扬帆时

在辰溪一中建校八十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钟 生 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记得,农村人嫁女,“圆情儿”,办喜事。最爱放宋祖英唱的那首歌:《今天是个好日子》。今天,是辰溪一中八十岁的生日,很得天意。你看,天公作美。昨天,还阴雨连绵,寒气袭人;今日,却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县影剧院内,济济一堂,座无虚席。就连后面的二楼上,也挤满了人。县领导告诉我,参会的有500多人。包括县“四大家”领导、各大局局长、乡镇党委书记,还有一中的教师和200多高中学生代表,以及各县一中的校长。这就像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描述的那样:“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一中八十华诞。想不到,在我离开一中39年之际,告别辰溪22载之后。专门从长沙赶来,站在我当年经常开大会作报告的地方,为一中祝福祝寿。我难掩激动,不免感慨万千!

十天前,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曾蓉,受县委书记谢建军、县长丁热平的委托,带着县教育局局长谢伯圣、一中党总支书记姚钧方、校长石绍学、校党政办主任宋先洲,专程跑到长沙,特地邀请我,还有一些老师和学生,来参加一中的校庆。  

今天,县委谢书记、丁县长正在市里开会。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周燕,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谭子勤,县一中书记姚钧方,北京辰溪商会名誉会长车朝红,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匡俊英、马公武先生孙女马红等,分别代表县委、政府和学校、校友、嘉宾讲了话。根据县、校领导要求,请我也在会上发个言,好给“大什”鼓鼓劲。考虑到去年我在长沙辰溪商会大会上,讲了个“三句半”:“人生最忆是乡愁。”那么今日,盛情难却,我就“捞稀”讲两句”:“风好正是扬帆时”:

我说的第一句是,祝贺。清代诗人黄庚说:“回首来时路,白云深几重。”辰溪一中,始建于一九四三年。它的前身,是辰溪县立初级中学。创办之初,因无校舍,暂与辰溪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合校上课。后几经沿革,又同楚屏、沅澧、云峰三所私立中学联合上课。1952年,这三所私立学校,又改称成辰溪二中。今天,原楚屏中学的创办者一一马公武先生的孙女马红也来了,还发表了情真意切的讲话。其实,一中这一路走来,饱经沧桑。可以讲是,“山一程,水一程”;“风也萧萧,雨也萧萧”。在历史的长河中,衔远山,吞沅江。浩浩汤汤,奔腾向前,为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有用之材。使得多少莘莘学子,尤其是那些农家弟子,鱼跃龙门,改变了命运。从糠箩筐跳到米箩筐,走向了“诗和远方”。确实是:可喜可贺,可圈可点,可歌可泣。在我县的教育史上,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值得大书特书!

我说的第二句是,祝愿。作为在一中教过九年高中毕业班语文兼班主任的老师,又曾分管过六年文教卫生的副县长兼县教委主任,以及三年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还是本土产生的、当过六年县长、县委书记的我,对一中,对教育,对辰溪。可以说是:情有独钟!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说实话,我特别想给一中,送上自己最美好的祝福:

一是祝愿一中,人杰地灵。人们都说,一中风水好。她背靠熊首山,面朝沅江河,还有个发子发孙的“观音洞”,是块出人才的风水宝地。听人讲过一句话:“高中不在于高楼,而在于高师。”你知道的,一中是辰溪教育的最高学府,聚集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科领军人物。可谓:卧虎藏龙,人才济济,享誉怀化教育界。他们的才学,卓尔不群,个个都是“雄角子”。随便挑出谁,都身手不凡,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正是他们身上的光芒,照亮了一中,撑起了辰溪教育的一片天。

二是祝愿一中,重振雄风。自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以来,尤其是一九七九年后。辰溪一中气势磅礴,一路高歌,“横扫千军如卷席”。高考成绩排名,在怀化地区十二个县中,独占鳌头,蝉联榜首,并夺得“六连冠”。我现在还记得,当年自己所教的80届高二(八)班,也有40多人考取中专、大专和大学。那时的一中,高考放榜后。学生欢呼了,老师亢奋了,辰溪也沸腾了。就连外地的学生,也纷至沓来。每到开学时,门庭若市,挤破了脑壳。如今想来,仍让人热血沸腾,没齿难忘。

三是祝愿一中,挥师北上。我曾读过一段豪气冲天的话,叫做:“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似纸薄,应有不屈之心。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因此,我十分期待:一中是一匹“黑马”;一中的学生,是一群“黑马”。一马当先,万马奔腾。让更多的学子,跨过长江,渡过黄河,考入北京城,跻身于清华、北大的行列。我觉得,教育的意义,就是要培养学生,望见更广阔的天地。使他们的将来,拥有无限可能性,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今日在座的各位成功人士,都是一中的“亮天星子”,辰溪人民的“英雄儿女”。希望你们“常回家看看”,感恩老师,回报故里。听一中姚书记说,这次校庆后,准备筹建“校友会”。成立一中教育基金,助学助教。指望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尽己所能,不遗余力。作家韩少功说:“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我也深切地体会到:生我者,父母;养我者,人民;育我者,党也。我经常想,一个出身贫寒家庭。而且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从小吃苦不少的农村伢儿。之所以有今天,全是因为党的教育培养,人民的信任抬爱。没有党给我的平台,人民给我的权力,我什么都不是。也许还在乡里做“门路”,作“阳春”。或许仍在村里舞锄头,修“地球”。这一点,我是十分清醒的,也是刻骨铭心的。所以,我这辈子,心里想的,嘴里讲的,手里写的。萦绕最多的一句话,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感恩。但纵然有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我这个农民儿子的翻身情。说句良心话,是辰溪的皇天厚土,养育了我;是辰溪的辰河沅江,滋润了我;是辰溪的乡里乡亲,恩赐了我。家乡对我来说,就是我人生的一块福地。

因此,我很感激上苍对我的特别眷顾,让我感动了一生。因而近年来,我潜心写作了一部数十万言、将在北京出版的长篇传记。旨在回望自己,如何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走到县委书记位子上的成长史。也披露了自己,怎样在政界上摸爬滚打的奋斗史。我在开篇第一页的“卷首语”里,就曾这样写道:“我是辰溪历史上,首位土生土长的县委书记。我生于斯,长于斯,是喝辰溪的水,吃辰溪的饭,踩辰溪的土,一天天长大的。也是在这块土地上,入的学,教的书,从的政,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是辰溪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故乡和人民。谨以此书,献给家乡的父老乡亲!”现在,我想借此机会。站在影剧院这高高的主席台上,面对全县五十三万勤劳善良的辰溪人民,请受我一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生今世,我会永远记住故乡的好,故人的恩,故园的情,还有“心中的那片海”。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一句经典名言:“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后,我也会和大家一样,不忘初心,记住乡愁。为一中之辉煌,辰溪之繁荣,继续发挥自己的一份余热。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挥鞭再奋蹄”。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辰溪一中定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在沧茫的大海上,挂起云帆。踔厉风发,勇毅前行。到达理想的彼岸,成为一代名校!

谢谢大家!

阅读 2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