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与辐射作用,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2023年12月27日,大田县小学数学陈慧芳名师工作室到城关一小开展送教暨市级课题专题研训活动。工作室导师陈秀华,工作室成员,课题组成员,城关一小领导及数学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促进数学解题思维发展,构建‘好数学’课堂教学形态”这一主题研讨,进行教学观摩、评课议课、专题讲座等活动。
集体智慧促提升
工作室领衔人陈慧芳老师对本次送教活动做好规划,结合工作室成员特点,根据课题研究的问题方向及送教学校的需求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选定授课内容为一年级的《解决问题》和六年级的《数与形》,并确定执教教师,传达理念,对活动议程做详尽安排。
接到任务的工作室成员,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教材,设计教学。其所在的磨课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磨课,对执教教师的课堂表现及困惑展开激烈的研讨,并作调整与修改。
同课异构展风采
六年级《数与形》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及方法。本课意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借助图形解决复杂数的问题,感悟数与形的广泛联系,同时在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工作室成员、第三实小的高丽萍老师从“数”入手,化数为形,以形助数。她找准起点,拉近距离,引导学生积极检索已有知识基础与活动经验。通过本环节,学生能初步沟通本课新知与过去学习经验的内在联系,初步感知数与形的思想与自己并不遥远。学生通过想一想、拼一拼、算一算、议一议,亲历了从“形”到“数”的过程,直观发现“形”与“数”的关系。
工作室成员、城关一小郑春秀老师则引导学生从“形”入手,在形中找数,以数表形;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探究发现形与数之间的关系,层层深入、抽丝剥茧,最终发现“小正方形个数”与“数”“算式”之间的关系、“式与式”“数与式”之间的规律。整个过程先化形为数,以数解形,再化数为形,以形助数。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只有把形的“直观”与数的“细微”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解决问题》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属于“用数学”的内容。教材着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经历观察分析、收集信息、计算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学生进一步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城关一小郭雅清老师先通过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提取不同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利用摆学具、画图、列算式等过程达成问题的解决,最后通过比较的方式加深对具体情境应用的理解,明确观察的角度不同、列的算式不同,但解决的方法都是用加法计算。郭老师还通过精心地练习设计,做到不仅有梯度,又具有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又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获得与会教师的一众好评。
工作室成员、城关二小陈妍老师入课伊始就设计“欣赏图片”环节,学生充分感知了观察方法的不同。陈老师注重学生在观察、提问、编创等能力的培养。学生先从课本情境图中获取4个独立信息,提出“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再鼓励“选择其中的两个信息和提出的问题,连起来编成一道题目”,接着进行了“同一幅图为什么编出了两道不同的题目”“会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吗”等直捣“心脏”的数学追问。学生深切感悟到,看图角度不同,得到的数学信息也不同,编出的题目就会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在回顾中提炼概括出不同点,在提炼不同点中感悟相同点。学生在充分展示交流过程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议课辩课碰思维
精心雕琢的课是值得回味的,课后的互动更是思维与智慧的碰撞。工作室核心成员、实小老师林吓妹主持评课议课活动。四位执教老师分享各自的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中的得与失。听课教师则对四堂课展开“辨课式”研讨交流,从导入方式、氛围调动、问题引领、习题设计等方面展开剖析,工作室成员、课题组成员及城一小数学教师分别从不同研究角度发表各自的见解。大家各抒己见,研讨气氛热烈。
专题讲座引方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室领衔人、城关一小陈慧芳老师做《促进小学数学解题思维教学策略的行与思》讲座。在数学学习中强调死记硬背结论会消灭原始的强烈的求知欲,反而是对数学知识背后的原理的追问,才是我们喜欢学习这门学科的最大动力。陈老师带领我们探讨“怎样解题”,发现“读思达”教学法的实施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前提,并就“如何进行思考型的教学行为”进行阐述。陈老师从教学行为策略、教学工具包、课堂具体实施三方面展开阐述,带领大家思考“怎样做教育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最后进修学校教研员、工作室导师陈秀华老师作总结发言,她欣慰于工作室成员在领衔人陈慧芳老师的带领下,各位老师对课堂阵地的“掌控”更加放手,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更有深度,对个人的教学素养更有追求。她也对工作室今后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鼓励大家继续精研课程标准,关注核心素养。
“独行疾,众行远”。教研之路漫漫,唯有躬耕不辍,行路不止,笃行致远!
图片:工作室成员
编辑:郑妍彦
审核: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