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基本功,李红英工作室开展了“课堂展示, 以研促教”听评课活动,此次活动先是安排工作室成员完成课堂实录,在会前一周筛选两节发到工作室群,12月27日19:00-20:30举行了线上研讨交流会。
授课教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创新的生活实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奉献出一堂堂高水平的示范课,可谓精彩纷呈。
嵯峨中学孙县锋老师带来的是八年级物理的《浮力》一课。孙老师从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万吨巨轮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热气球为什么会腾空而飞?死海为什么不死?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物体受到浮力,接着推理出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物体受到浮力的时同时排开液体,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设计思路清,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围绕这几个问题,学生设计活动,完成探究。充分体现出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实验探究,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渠岸中学乔海侠老师带来的是九年级物理《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乔老师用弯折铁丝这一学生活动引出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做功,通过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视频钻木取火让学生总结出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的结论,流星,返回舱返回等大量生活生产实例的列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生活动拧压矿泉水瓶,播放视频给玻璃瓶打气等实验分析得出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学生活动怎样使铁丝温度升高,学生玩中巩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小实验铁丝扎塑料袋水为什么没流出,趣味中留给学生思考。
交流研讨会第一项是由两位授课教师说课,两位老师分别从教学理念,活动设计,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客观谈了对本节课的认识与感悟。
评课中各位老师对这两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最后工作室主持人李红英老师对两节课做出了总结,指出两位老师教学理念新,注重实验探究引导,重视知识生成过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注重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清,能围绕几个问题或学生活动将整节课巧妙串联起来;基本功扎实,语言简练,严谨,缜密,环节过渡自然流畅,问题设计明确,有梯度。
虽然本次教研活动已结束,但我们的教研脚步永不停驻。我们相信,在追寻理想课堂中,我们能欣赏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