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青海三新农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抢修队员们连续抢修的第7天,电力抢修、故障报修、安置房通电、安全用电检查、宣传等一系列的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和业务骨干在新的“阵地”上散发着光芒,同时也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故事一 现场最忙碌的人
马世伟,民和官亭供电所所长,也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党员。他是抢修现场最忙碌的人,哪里需要抢修,哪里需要通电,哪里需要向指挥部汇报,哪里需要和政府沟通,都会有他的身影,所有信息的梳理都是他在负责,他清晰的知道所有现场发生的状况。地震发生以来,他没有踏踏实实的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完完整整的吃过一顿热乎饭,就连家里人打来的电话,他总是草草的说一下自己的情况就挂断了电话。安置的灾民时刻需要他的帮助,他用他坚强的意志担负着巨大的责任。
故事二 最能用行动感化百姓的人
盛廷成,乐都洪水供电所所长,党龄21年,地震发生后他是率先申请来救援的所长之一。他带领的第十抢修小组驻扎在官亭镇的赵木川村,主要负责赵木川村周边6个村庄的保供电和电力服务。来到一名叫张国华的老奶奶帐篷里进行安全用电检查时,老奶奶心情特别激动,80多岁的她眼里飘落着泪水不停说谢谢......。老奶奶腿脚不好,身边又无亲人,这几天都是盛廷成和同事来照顾奶奶,所以老人已将盛廷成当作最亲的人。老奶奶一句句感谢让在场的所有人一股暖瞬时流涌上心头,盛廷成强忍即将夺眶的泪水,拉着奶奶的手,面带微笑以于安慰......。
故事三 最有安全感的“驻地点”
宋福,互助五十供电所所长,中共党员。在路过金田村安置点的帐篷时,他看到有一位小姑娘在国网青年突击队的队旗下玩耍,他问小姑娘为什么一个人在这里玩,小女孩害羞的不说话,只是静静的用小手摸了摸她头顶旗帜,宋福又问:“你是不是喜欢这面旗,那我们和这面旗拍张照吧!”,小女孩立刻高兴地摆起了“耶”的手势。小女孩喜欢驻地的这面队旗,是因为突击队旗帜给了她安全感。地震发生以后,身穿“红马甲”的叔叔们时刻关心着他们,是他们带了光明和温暖。受灾群众和抢修人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抹暖心的红色,那就是中国红,它指引大家凝心聚力,战胜困难。
故事四 最细致入微、和蔼可亲的人
刘生玺,海东业务分部副主任,是我们电力保障服务队40个人,12个小组,54个安置点的总负责人,因为涉及3个乡镇65个村社,点多,面广,后勤保障工作难度大,每天去哪个点需要带什么物资,谁需要什么东西,在刘主任的心里,那可是清清楚楚的一本账。主任和蔼可亲的性格,大家都很喜欢他,谁有什么事,都愿意跟他说,不管多忙,他总是认真倾听每一位队员反馈的情况,并及时、果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供帮助。每到一个安置点,他首先关心的是大家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身体状况怎么样。在他看来,每一位抢修队员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与抢修工作同样重要。因此,他就成为了我们和蔼可亲的“大家长”。
故事五 最乐于助人的人
李宏杰,平安古城供电所所长,预备党员。喇家村是集中受灾人员最多的安置点,这里也是抢修服务人员工作量最大的安置点,每天的报修,接电工作已经让几个人应接不暇。但在工作过程中,看到群众有需要帮助的,从来没有躲避和推辞过。有一次在给活动板房接电时,李宏杰在转头的一瞬间,看见隔壁板房的一位群众正拼命的往活动板房内推轮椅车,由于活动板房与地面有一个门坎,推了几次轮椅都未能进去,轮椅上的大娘被震的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他看到此情况放下手里的活,快速奔向了大娘跟前,在俩人的连推带抬下,将大娘顺利的推进了活动板房中,他用他的实际行动向党组织提交了一份“思想汇报”。
故事六 最有耐心的人
田严宽,民和官亭供电所的台区经理。他为人和善,做事细致、耐心,是大家心目中的“田大嫂”。他在安置点一刻也闲不下,一会儿报修,一会儿接电,一会儿给群众讲解用电安全知识,先锋村为少数民族村(土族、回族),在语言沟通方面着实困难,“田大嫂”在安全用电宣传时,与群众沟通方面确实下足了功夫,方言行不通,改普通话,普通话不行,用手比划,比划不行直接在地上画,最后总能和群众沟通好。这次安全用电宣传遇到了一位73岁的吕老汉,讲来讲去大爷一脸的懵,原来这位大爷耳朵不好使,“田大嫂”并没有放弃,开始了他的专业沟通技能,一阵比划过后,大爷终于明白了,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竖起大拇指说“呀!呀!呀!”。
在保供电的现场,像这样故事还很多,正是这些人用他们高尚的品质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也正是这些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素材来源:海东业务分部
编辑:张成义 黄和荣 杨军 黄曲桑吉
审核:严天翔 王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