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我们应给予孩子劳动的机会,让其在劳动中体验价值感、责任感和自豪感,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幼儿增长知识,体验农耕活动的快乐,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小二班种植区,体验了种植花生🥜的乐趣!
🥜的生长过程
“花生”又名落花生,有着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老师们通过图片、实物、课件让小朋友们了解花生的外观特征以及花生的生长过程(播种➡️发芽🌱➡️开花🌸➡️结果)
什么样的种子适合播种呢?
是大的还是小的呢?
是颜色浅的还是颜色深的呢?
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颜色呢?
通过上网查阅我们了解到,颜色和大小的区别是因为花生的品种不同。白皮花生相对较大,一般一个壳里有一到两个花生仁,红皮花生相对较小,一个壳里有多个花生仁。我们对比了一下红皮花生和白皮花生的大小,确实是这样。数量我们就等花生种出来的时候瞧一瞧吧。
种🥜
第一步:翻地
挖坑之前,我们先把地翻一翻,这是为什么呢?
“翻土挖坑就像是给种子宝宝盖房子一样,我们要给它准备一个舒适的家,这样它就能更好的生长。”
“埋土的时候也不能用力去压它,这样种子宝宝就会透不过气死掉。”
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对翻土的技巧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步:仔细挖洞播种
第三步:浇水
花生宝宝的生长也需要喝水哦,让我们咕嘟咕嘟喂饱它吧!
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教师提供多样化的种植工具,运用更适合幼儿的操作环节,并提供给幼儿主动学习的“支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鼓励幼儿获得更深层次的经验。
随着气温的升高,小苗也越长越大。孩子们在观察花生小苗生长过程的同时也开始预设问题:光照太强花生会不会晒死了?它的营养从哪里来?杂草会不会影响它的生长?
经过和老师一起查阅资料,孩子们得知,日常的光照不仅不会把它晒死,而且还有助于成长,况且小苗还有树荫的庇护呢!其次,土壤能够给予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我们只需要给它勤除草,适量浇水就可以了。
收获🥜
好期待和花生宝宝见面呢!
花生的果实生长在地下与果树不同。大部分花生都是有4片花生叶子的,花生外面是白色的坚硬的外壳,里面有红色的皮,最里面才是花生的果实,它的果皮能保护果实哟。
初探花生
孩子们战斗力十足,纷纷使出全身的力气将花生连根拔起,紧接着花生娃娃像荡着秋千一样破土而出。
“花生宝宝们藏得好深呢!”
“快来帮帮我呀!拔不出来啦”
“原来,地里的花生是长这样的呀!”
终于拔出来啦!快看,花生秧上挂满了胖胖的花生,还沾着泥土呢!一串一串的花生连在一起,胖嘟嘟的好像可爱的小娃娃~孩子们边收获花生边交流自己的发现,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还有好多花生宝宝藏在地底下啦!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孩子们用小手轻轻拨开泥土,发现了好多掉落的花生。孩子们把一颗颗花生捡到手里,体验着劳动的快乐,也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品尝🥜
剥开花生,观察花生,孩子们了解到花生有大有小,有胖有瘦,花生壳硬硬的,花生壳有几节就会有几粒花生仁。有的花生仁是黑色的,有的花生仁是深红色的,有的花生仁是浅粉色的,原来一颗小小的花生里藏着这么多的小秘密,吃起来好美味呀!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因此我们要大胆放手,让孩子动手、动脑,去尝试、去体验、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充分发挥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抓住每一次灵感的闪光时刻,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将灵感转化为成果。鼓励孩子、相信孩子,并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更多生活经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孩子们体验了劳动的快乐;见证了丰收的喜悦;品尝了大自然的馈赠;收获了生命的饱满与充实。这就是教育的意义,不断地让孩子们在自然教育中,体验收获与分享的快乐,培养幼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课程故事还在继续,期待我们下次种植区的丰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