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午餐过后,孩子们的残渣盘里挑出了几块木耳。
“为什么把木耳挑出来了呢?”
“老师,我不爱吃这个木耳,黑黑的。”
遇之木耳
孩子们都在好奇这次袋子里面的是什么?还是蘑菇么?
得知里面是木耳,好多想法随即而来。
“为什么木耳是黑色的,这个袋子是白色的?”
“它为什么和上次养殖蘑菇的菌包长得一样?”
“木耳会从哪里长出来?”
共同观看说明视频之后,我们知道原来木耳菌包的表面要有一些开口,这样木耳就会慢慢从开口里面长出来啦!
有了照顾蘑菇的经验,孩子们知道这种菌包类的比较喜欢水,喜欢潮湿。
然后每天到自然角去给木耳喷水的人越来越多。
探之木耳
木耳怎么还不长?
持续了一段时间,孩子们见木耳还是没有变化,每天早上来的时候木耳菌包都是干干的,于是开始想各种办法为木耳保湿。
孩子们想到了用湿毛巾盖在上面保湿。
几天下来,孩子们坚持给木耳喷水,每天放学前都会给木耳换上湿湿的布盖在上面。
这天早上,刘依彤发现菌棒上长出了几个黑点。这一发现让孩子们迅速围了过来。
“木耳长出来啦!”
“它终于长出来了!”
“拯救”木耳记
这天,孩子们发现被包在塑料膜布里面的木耳长大了,但是它不像从前开口处长出来的木耳一样,而是平平的被压在里面。
于是孩子们决定让这株被压住的木耳到外面的世界中“生长”。
孩子们第二天去换水的时候惊奇的发现盆子里面掉落了几片木耳,这可怎么办呢?
“我们吃了吧!”
“这也不够咱们吃呀!”
“我妈在家都是泡干木耳吃,咱们也晾成干?”
“等到多了咱们一起吃!”
孩子们看到木耳的变化,每天都乐此不疲的照顾着、观察着他们的变化。
干木耳变湿记
一个周末回来,孩子们围到木耳旁边。
“老师,这三块布全都干了!”
“木耳身上也都是干的。”
“咱们多喷点水!”
晚上放学时,你抱着一个木耳来到水池里说道:“我给它冲冲,它还是太干了。”
池子里的水没漏下去,不一会儿便满满的。“欸?我给它泡这里面它不就不干了么?而且长木耳的地方都是靠着水的地方。”
“老师你看!它们都浮起来了!”
“而且长木耳的都自己转到下面去了。”
第二天你们惊奇的发现水变少了,觉得是菌包将水吸进去了,开心的将木耳送回了自然角。
食之木耳
木耳成功培育出来之后,孩子们对于木耳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老师,今天晚上的包子里有木耳,我都可以把它吃了。”一个对木耳十分抵触的女孩对我说道。
“老师,这周二也吃木耳了!”
那我们这一个星期吃了几次木耳呢?
我们决定记录下来。
发现最多的一次我们一周吃了四次木耳。
那为什么要吃这么多次木耳呢?
“因为木耳有营养。”孩子们说。
“那木耳有哪些营养呢?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又继续探究。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了木耳里面的营养元素以及对我们人体的好处。它可不单单是有营养这么简单!
延之木耳
孩子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仔细观察着木耳的变化,发现木耳越来越大,发现长木耳的地方比较靠下是因为小盆子里面有水,比较湿润,于是才有了泡在水里的想法,这些点滴让孩子们对于木耳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同时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饭菜里面的“黑色食物”。
“老师,咱们今天吃黑芝麻米饭,黑芝麻是黑色的!”
“老师这个香菇也是黑色的,炖在鸡腿里我都没发现它。”
“这个乌梅是黑色的,上次刘墨涵给我在水吧做的水就是用乌梅做的!”你在水吧取材料时惊讶的发现。
“那水吧的桑葚也是黑色的!”
……
孩子们还在持续的发现。
这些黑黑的食物有没有营养呢?
原来还有这么多食物是黑色的,有的我们见过吃过、有的我们见过没吃过,他都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小朋友们可不能被这些“黑黑的食物”的外貌所迷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