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2021】11号)文件精神,做好我校学生睡眠管理工作,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做出如下管理办法。
一、管理制度
1.推迟早晨上学到校时间:家长无特殊情况,尽量7:40后送学生入校,让孩子们可以多睡一会,并且有时间吃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
2.明确睡眠时间: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做到睡眠充足。
3.严格遵守入睡时间:小学生睡觉不得晚于21:00。
4.保证作息规律:做到按时入睡(21:00入睡),按时起床(7:00起床),早睡早起。
5.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不要给学生安排太多的家庭作业(教师根据五项规定中作业布置要求安排)和辅导班,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拥有更好的睡眠。
6.让孩子们就近入学:减少孩子们在路上耗费的时间,让学生不必为了上学而早起,从而获得更多的睡眠时间。
7.养成良好个人习惯:合理安排放学后的时间,做到省时高效,合理紧凑。
8.掌握简单的睡眠技巧:可以运用简单的睡眠技巧帮助自己及时入眠。
二、行动指南
1、 教师
1、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和家长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
2、严格执行学校作息时间。
早晨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不得要求学生过早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保障学生1小时(12:30-13:30)午休时间。
3、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办法。
加强学科组和年级组的统筹,建立学生作业统筹和公示制度,学校教导处每天班级抽查和定期调查问卷相结合,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1-2年级没有书面家庭作业,3-4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40分钟,5-6年级不超过1小时。利用家长会进一步进行宣传,如果学生在睡眠时间还未完成作业,可以联系老师做适当调整或者寻求老师作业辅导。
4、适当使用评价促进管理。
各班老师可以根据本班情况,开展一些班级特色的睡眠管理评比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对作息时间管理的积极性,确保睡眠管理的持续实施。
5、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学生,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家长
1、加强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多途径学习,充分认识到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
2、减轻学生课外学业负担。
家长应切实减轻孩子的课外学业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不跟风报班,不自行布置过多课外作业,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从而占用睡眠时间。
3、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在保证孩子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和孩子一起商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并督促养成按时上床入睡的习惯。
4、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家长要以身作则,增加亲子交流时间,安排半小时的亲子共读,丰富亲子活动,尽量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关注孩子的睡眠质量,出现异常情况积极与孩子沟通,并寻找解决方法。
3、学生
1、认识到睡眠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重视自己的睡眠情况。
2、合理制订作息时间表。
结合自身情况,和父母一起商量并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一般不晚于21:00)并努力做到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
3、提高睡眠质量。
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减少或不使用手机,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睡眠质量。
4、学会寻求帮助。
在出现睡不着等情况时,主动和家长沟通,寻求家长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