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刘慧老师对本堂公开课进行了反思:首先,这是一节复习课,主要的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其次,对基础知识快速过关,侧重重难点知识和高考真题训练,课程主次把握准确;再次,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在各环节时间的分配上,第一部分用时较长,挤压了第二部分的时间,导致最后拖堂了一两分钟。再次,对学情分析不够,有些点本以为可以快速推进,但却花费了较多时间。第三,某些教学环节需要改进,加强落实学科素养。
【名师点评】王晓博老师:作为一节高三复习课, 所选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是高考的必考点和难点。刘老师该节课的优点有三:一是设计巧妙,有归纳,有真题,有创新。二是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内容讲述过程中穿插真题,学生答题过程中利于发现问题和调动积极性。三是学科融合。将语文学科“人”字与历史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有新意。不足之处在于对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和宋明理学两个频繁考点深挖略显不够,但在有限时间内确实不易做到,相信加以时日,定能更上层楼,做的更好。
邓茹老师:12月7日,在录播教室,刘慧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名副其实的“双新”示范课。虽为教坛新秀,刘老师却对新课标的落实、教材的整合及课程的设计有着独特的思考和准确的把握,显着十分老道和驾轻就熟。首先,刘老师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章节,符合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构,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导向。其次,刘老师对课程内容的落实、讲练结合以及考点的点拨等也基本践行了新课标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再次,刘老师的设问巧妙,逻辑缜密,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思考,有利于涵养学生整体性的历史思维。
总之,刘慧老师的公开课为高三历史复习课践行新课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课堂节奏如果能更松弛一些,师生互动再多一点,课堂的效果会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