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课堂 聚力共研——冠县武训实验小学数学学科每人一节公开课研讨活动(四五六年级组)

团团
创建于2023-12-26
阅读 34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冠县武训实验小学近期开展了每人一节优质课活动,此次活动中,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全程听课、评课和研讨。实现了在“双减”背景下,进一步推进我校数学课堂提质增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本次优质课活动中,每位教师都结合大单元教学的要求,认真研读新课标,创新性使用教材,丰富教学手段,共享教学智慧,真正落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整节课,武老师对于《完美的圆》知识的复习,分三个板块进行。一是以圆的数学文化为切入点,展开单元知识梳理。围绕“寻找:圆,一中同长也。”“周径一而三”“感悟: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三个单元关键知识点,让学生循着古人探究的成果,重走圆知识探索之路。在活动中了解圆的数学文化,体会古人的智慧,感悟中国数学文化的悠久。

       二是,结合圆的数学文化进行单元作业设计练习。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是依据圆的数学文化而设置,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问题的能力;拓展性作业为设计型作业,体现为用而学的理念。

       三是,对比观察,沟通联系。在对比观察中,发现研究图形与几何问题的共性通法,即相同的思想:转化;相同的研究路径:度量四要素。达成学一个通一类的目标。把知识学得简单再简单。

       一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整体建构大单元知识群,帮助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刘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中,在课的开始,让学生感知相遇,收集理解信息,重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从两个地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的内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这节课在教学难点突破过程中,刘老师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方法,只是在关键之处进行启发和点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作为学生的组织者――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本土化,生活化。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董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这节课,在设计时大胆放手,首先给学生一个探究提示,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究的提示,首先自己动手用线段图来整理信息和问题,然后根据线段图进行分析,逐步理解了数量关系,进而列出算式,建构数学模型;最后借助多媒体直观、多彩、形象、生动的演示,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数量关系。整个活动过程注重了学生之间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学生生的自主学习地位体现较好。

  薛老师执教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整堂课设计很巧妙。首先,导入环节很精彩,不仅成功引入课题,还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唤醒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结束时首尾呼应,再次升华了情感教育。新知探究中,不断启迪学生智慧,教学语言干练有趣,教学层次逻辑分明,每一环节都必不可少,环环相扣,成功突出了重点,即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还突破了难点,即理解“速度”的含义并掌握其表示方法。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还落实了新课标对于跨学科教学的要求,巧妙设置了“探寻古诗中的数学”,不仅升华了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视野和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轩老师执教的是《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本节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语言清晰易懂、严谨规范。整堂课中,师生之间始终保持着宽松和谐的氛围,交流亲切自然,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很愉快。轩老师非常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充分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时,老师在每做道题前,都会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去计算,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总结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时,老师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点拨学生,让学生能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使得学生们对运算符号的来由和运用也有了渐进式的感悟,而这种感悟的进程显得非常自然,水到渠成。

  郭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的《植树问题》。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情境导入,引出间隔,并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间隔,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探究新知中,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验证,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通过探究发现间隔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规律来解决问题。巩固环节阶段,通过练习,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同时也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

  栾老师执教的《因数与倍数》一节课让学生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许老师执教的《因数与倍数》这节课以"有效引导下自主探索"为教学策略。以三道乘法算式为线索,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以有梯度的活动展开对知识的学习与深化巩固,并适时、适量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归整在一个探究性的课堂自主研究活动中。通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共同分享,引领学生经历"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

        课尾游戏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体验融入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游戏的意识,有效降低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学习的枯燥体验,让知识在游戏中深化,在挑战中升华。

  魏老师整节课主要通过自主探究,掌握2、5倍数特征,上课前利用孙悟空特征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打基础。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新知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从旧知逐渐迁移带新知,并让学生通过对新知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及时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利用百数表让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非常的直观,在动手操作中不断感悟知识。整堂课游戏穿插其中,以此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的不亦乐乎。教师的要求,对教材要有专业的理解,不做教材的消费者,而是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扮演的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这一角色。

  周老师执教的《2,5的倍数的特征》这堂课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概念得出步步为营,一步步得出概念,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圈一圈、观察、说一说、练一练,使学生掌握概念,形成新知,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学习体验,课堂评价方式多样化,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尹老师的课堂氛围轻松愉悦,鼓励学生发言,增强学生参与感和自信心。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课堂互动性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思想碰撞和知识的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提高了数学素养,让人受益匪浅。

  赵老师用激情的语言、精彩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绽放思想的火花,学生的大脑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是灵动的。

  杜老师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

  吴老师在课堂中,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课前自主完成的知识梳理成果,让学生积累了梳理知识体系的经验,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小组代表的展示环节,在展示—质疑—答疑的过程中将分散的知识点形成体系,使学生对单元整体的知识体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巩固练习环节,丰富而有层次性的题型设计让学生的练习有的放矢,有效巩固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回顾反思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既有知识的再现,也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

  韩老师认真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感悟数学知识。课堂教学语言注重精炼性和科学性,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问题,使数学问题简单化。

  王老师这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利用合作交流,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练习的呈现方式多样,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曹老师整节课教学过程清晰完整。复合解决问题课型的特征。本节课从实际情景出发,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后,对比引出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列举,可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并用直观的列表法进行一一列举,学生经历了理解题意,寻找方法,发现策略,应用策略的过程,较好的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的发展变化而合理的调整策略是枚举策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设计问题步步逼近,找全了吗?从4块装开始与6块装开始试的次数一样吗?既是对例题学习方法的巩固和应用,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能力。

  陈老师的《复习课:圆的认识》充分尊重了学生,课前制作了本单元思维导图,课中小组讨论补充完善个人思维导图,然后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展开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发展了学生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导图详细精美,学生的课堂交流氛围浓厚、有序且有效。课堂练习通过学生自己创设信息提出问题,充分复习了重点内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之路是无止境的,我们将永远在探索的道路上。每人一节优质课结束后,各年级数学老师结合课堂的精彩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及时高效的评课。相信每位老师一定能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打造更精彩高效的数学课堂。

阅读 34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