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实验幼儿园“小种子”电台第88期|“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故事

创建于2023-12-26
阅读 4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

        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在幼儿时期播撒一粒小种子,用爱守候,慢慢便会萌芽抽穗。

       读科学家的故事,能让孩子们在心中树立科学家精神,以科学家为榜样,学习科学家们克服困难、永攀科学高峰的勇气和力量。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00:00
05:06

  本期特邀小主播王以琳为大家讲述故事《世界上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头脑十分聪明再加上勤奋,最后不负众望考上了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人民正处于苦难中,杨振宁见状立志用知识的力量在原子能领域获得突破性成就,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式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

  杨振宁认为,连最美的诗句也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物理学的美。他致力于揭示自然的对称性,而这些对称性常常是隐藏在杂乱的实验物理结果后面。杨振宁在1971年就曾经回国,他是中美关系解冻后第一位来华访学的知名华裔科学家。后来他回到美国,更是发起了保钓运动,成了保钓运动的精神导师。当时,中美处于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很不了解。由于他在学术上的地位,所以他每一次到一个国家,大家都让他讲一讲现在的中国。他回到美国以后,开始正面地报道许多中国在各方面的发展,所以他在促进中美建立邦交发挥了很多作用。

  1978年,他还建议中科大创建了首期少年班。40多年以来,少年班里诞生了十多位著名的科学家。他还成立了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纽约进修,催生了第一批学术留学,提高了中国的科学水平。杨振宁建立了一流的物理实验室60多座,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并且为清华和南开大学一共筹集了2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2004年,80多岁高龄的他还在为清华学生亲自授课,对于提高清华大学物理水平有非常大的作用。他也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了30多篇论文,一下子提高了我国的物理研究水平在世界当中的地位。 人们赞扬在理论物理前沿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诺贝尔奖得奖人杨振宁,是一位坚忍不拔、颇具数学天才的科学家。他用50年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与邓稼先先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郑重约定。“每饭勿忘亲爱永 ,有生应感国恩宏”,他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 

  有人疑惑山的巍峨、海的波澜,投身于探索自然;有人不惧宇宙浩大、微观难尽,一生都在与未知交谈。科学攻关的征途,总有一些科学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孩子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是,应该人人都应该有崇尚科学,仰慕科学家的情怀。愿我们的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在探索中结出智慧的硕果。


让孩子成为孩子,

让教育自然发生。

用生命滋养生命,

用游戏点亮童年,

用真爱陪伴成长。

阅读 4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