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强化外出学习效果,发挥外出学习教师的引领作用,做到“一人学习,大家受益”,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12月22日浚县第二实验中学组织了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汇报会,让教师们在分享中交流想法,获得更多的思想碰撞。
本次活动由副校长王永明主持,并说明了本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大家认真学习,将所学所思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当中。
胡军兰老师赴郑州参加第十四届“践行新课标、大单元教学深度解析”名师课堂观摩研讨会,通过聆听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张晴及南京市宁海中学孙国良老师的讲座,她分享了参加培训的深切感受:一是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看似无形,实则完全可以植入课堂。二是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调动学生的学习力,即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是针对阅读教学要把训练分散到校本教研中每个单元,采用泛读、细读、预测等多种训练方式。
张洁琪老师以《观名师优课 修教学之慧》为题汇报了她参加第十四届“践行新课标 大单元教学深度解析”名师课堂观摩研讨会。通过聆听特级教师徐杰老师的《社戏》、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论语十二章》,受益匪浅。一是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加强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是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四是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陈聪老师在11月24日-25日赴鹤壁参加“国培计划(2023)”--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作以下总结:一是通过信阳师范大学蔡礼明院长讲解数学发展史,对数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了数学真正的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注重从学生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进而实现数学学科素养的形成。二是通过新乡教研室魏银光老师详细剖析2022版课程标准,更加坚信教学要有理论作为支撑,不能随心所欲简单教授,进而促进核心素养落地。三是通过信阳师范大学方勤华教授详细讲解项目式学习,对项目式学习有更形象化的理解: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评价与反思。
徐妍老师于10月10日-20日赴濮阳一中参加语文学科的国培。其培训的主题是“读写结合”,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读和写的能力得到提升。作以下感悟:一是每节课、或每篇课文,让学生学习到的在精而不在多。二是注重整合听说读写重视诵读积累,鼓励学生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三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支点,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有方法,不盲目。
王玉川老师以《幸得一籽入心田 读写常思育书堂》为题汇报了她赴郑大南校区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十四届“践行新课标·大单元教学深度解析”名师观摩研讨会。通过几天的培训,深深地感受到:一是语文学习中情境创设非表演课,要注意语文课的重点是文本解读,一切情境的创设都是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创设的。二是我们手中的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教师深度阅读教材是学生收获的基要;是教师精讲、精炼的前提;是高效课堂精华、精要、精致的根本。三是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学习任务就是“教学活动”“课堂活动”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事。教师要利用学习任务的创设有意识的把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会学一篇到多篇直至整本的迁移能力。四是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语文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五位老师的汇报轻松流畅,将个人外出学习的收获和感悟传递给了每一位教师。参加学习的教师认真倾听,深切地感受到了“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的作用,形成了“个人学习,集体受益”的良好氛围。
最后,王永明副校长进行精彩的总结,他肯定每一位外出培训老师能在培训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的工作态度,也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凡外出必汇报,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二是所分享交流内容必须实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择其善者而从之;三是落实到教学实际中,督促大家一定要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前行。
通过此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汇报会,既给外出学习的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享受分享的喜悦,又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讨论中提升,在交流中成长。浚县第二实验中学将一如既往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从而有效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创建高质量教育品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刻转型及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