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新”新环境的背景下,我校教师在校党委书记、校长黄文龙的领导下,积极应用我校的教研、学科、环境等优势,开展了临川二中第十届精品课大赛,26位参赛教师奉献了精彩课堂。经评委组教师评定,遴选出精品课10节,优胜课16节。
(文科组英语老师徐丹和孙珍珍老师上课现场)
综观本次“精品课”大赛,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位推动、组织周密
本届精品课比赛,黄校长、熊副校长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亲临指导。在比赛前黄校长再三强调此次精品课比赛要求:一是参赛教师要围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目标,精心准备,确保进行课堂改革。二是各学科组一定要落实组内选拔过程,确保推荐优秀教师进行参赛。比赛中黄校长在百忙之中到现场听课十余节并与参赛教师进行交流,熊副校长全程听了文科组15节课,同时何副校长、符副校长等校领导都到现场听课。
本届精品课比赛活动由学校统筹布置,科研处具体组织实施,分文理科组进行比赛,其中参赛选手是由各教研组在组内进行预赛产生(文科组15人,理科组11人),最后由黄校长、熊副校长、科研处及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评审小组,根据统一的评分细则对每一位参赛选手的精品课进行评价打分,按分数高低评出等级奖。
(黄校长、熊副校长、何副校长等领导及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听课)
二、精心准备、授课精准
这次比赛,参赛教师都做了精心准备,不仅认真备课,精选素材,自制课件,有的老师还自购实验器材,自制教学道具,设计导学案,自拍教学视频等。不仅丰富了课堂,更加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起到了深化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学有所获。
本次大赛,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水平较高,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三新”理念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课堂探究。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娴熟,展示了教学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各位教师精心设计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起来,课堂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同时也给听课的老师带来不少的启发。
三、立足“三新”、亮点纷呈
本次大赛参赛教师,围绕“三新”进行课堂设计,教学理念先进,师生探究氛围浓厚,情景铺垫设置丰富,课堂引入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有故事、新闻、分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教学设计巧妙有亮点,能注重师生互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何友丽老师的《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一课注重生活中的地理,将岩石搬进了教室,通过以学生活动为引线,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立刻就能够应用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
王福香老师的《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设计了三个分议题:缘起、缘定、缘续,结合本土实际:临川牛杂,将本堂课讲深讲透讲活,板书设计成一艘巨轮也是非常新颖的方法;
李琦蓉老师的《猫》一课,由“我”的三次养猫的经历,由故事上升到思考: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植根课文、深挖思想,兼顾到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环环相扣;
彭玲芝老师的《构建滴定模型》一课思路清晰,依托于新课程新教材,注重理论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整堂课语言精练、结构丰满;
许曦老师的《椭圆的定义》一课打破了数学传统课堂的讲-学-练模式,通过一个自制的数学教具、一个学生动手的折纸游戏、一个GGB三围展示的自制动画,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探求、理解及掌握椭圆的第一定义。
陈雅老师的《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一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贴图片、视频、自制模型、朗读等),巧妙设计课堂,以问题驱动法进行教学,充分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整节课贯穿了新课标注重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理念。
(老师们精品课比赛精彩瞬间)
四、以赛促研、赛有收获
本次大赛教师参与积极性高,在预赛期间,参赛教师都在组内上公开课,同组的老师参与听课评课,并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在决赛期间,老师们听课积极,共计300余人次参与听课,达到了以赛促研的目的。
通过这次比赛取得了以下收获:
一是搭建了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风范的舞台。
二是开通了教师进入课堂向其他教师学习的渠道。
三是为教师交流教学方法,互相取长补短提供了有效平台。
四是进一步促进了参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艺术的提高。
五是促进了集体备课与教研组教学团队的建设。
六是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精品课参赛教师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探究)
虽然临川二中第十届精品课大赛已经结束,但教无止境,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使自己的每一堂课成为真正的“精品课”,我们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用心教学,共同探索,将精益求精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努力为临川二中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第十届精品课颁奖典礼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