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意浓,教研暖人心。2023年12月26日“齐鲁科学大讲堂”山东省小学科学网络教研活动第123期如约而至。本次活动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了一场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的文化盛宴。这朵绽放在冬日的教研之花,以它独特的芳香感染着博山区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
本次教研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
一、课例展示与反思。
三节精彩课例分别来自莱阳市万第中心初级中学宋晓江老师的《齿轮》;莱山区石明小学任赵军老师的《潜望镜的秘密》;开发区淳于小学尉江涛老师的《自制望远镜(一)》。
二、骨干教师点评。
三、专家总结。
一、课例展示与反思。
(一)《齿轮》
本节课由学生熟知的自行车引入传动装置,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出示实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出自己的问题或需要,学会对工程任务进行界定和分析。
宋老师合理选择指定的器材和工具,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模型方案设计,学会用评估方法选择最佳方案,画图呈现方式,亲身体验制作模型,对学生进行设计思维的培养。
宋老师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大小齿轮组装转动的方向、速度及多齿轮奇偶数转动规律等,重视学生思维的启迪,培养学生深度的研究意识。内外啮合介绍拓宽学生认知,拓展学生思路,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本节课末尾由齿轮的功能延伸到生活中的应用与拓展,这部分设计了四个应用和一个创意创客,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并应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二)《潜望镜的秘密》
本节课主要安排了以下活动环节:问题或需求、方案与设计、测试与改进、交流与评价、拓展与应用。问题或需求环节,学生蹲在桌子下用潜望镜模型观察桌面以上的物体,让每个学生参与这一情景的同时,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潜望镜为什么能从低处看到高出的物体?它里面有什么秘密?”随之,引出课题——潜望镜的秘密。组织此项活动的目的是巧妙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本节课通过学生玩游戏提出问题,经历了大胆猜测到拆解验证,知道了潜望镜的内部结构,从而揭开了潜望镜的秘密。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可以看出,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技术与工程课程,能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
(三)《自制望远镜(一)》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经历工程设计的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基本步骤,从而对工程的关键是设计产生直观的理解。
技术与工程相关的课程体系中工具的选择与使用、简单的组装与维修、材料的性质和作用等都是本课的有力支撑。作为一项完整的技术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本课尉老师带领学生经历“问题或需求”、“方案设计”、“测试与改进”、“交流与评价”、“拓展与应用”等几个流程步骤。
二、骨干教师点评。
三位骨干教师分别从“亮点”和“建议”对这三节课依次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三位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思维,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又使学生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位骨干教师在充分肯定三节课优点的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同时也从课堂中的一些细节处入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科学课堂中要注意的。
三、专家总结
本次网络教研活动担任评课任务的专家是山东省教学能手、特级教师、省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首席教师、省小学科学兼职教研员颜世萍老师。颜老师结合17版、22版课程标准,从三节课例的课标落脚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颜老师充分肯定了每节课的优点: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课堂评价适宜、学生参与度高。颜老师也对每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颜老师的点评让我们一线科学教师对三节课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为指导老师们的日常教学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
博山区教师研修风采
携手教研,学无止境。每一期的网络教研活动促使我们不断成长。相信在追求科学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更加美丽的风景,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策划:淄博市博山区科学教研团队
图文:赵峰
审核:博山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