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河南师范大学师德师风常态化建设专项培训活动纪实(三)

刘文文
编辑于2023-12-26
阅读 28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是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清廉教育、美好教育,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12月25日,在这“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初冬时节,2023年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河南师范大学师德师风常态化建设专项培训第三天,集中培训继续进行。

专家介绍

  蒋占峰,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党的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三农”问题与社会治理,获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优秀思政课教师等称号。

  蒋占峰教授带来专题讲座《新时代人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与政治素养提升》,蒋教授从“放羊娃的故事”引出当下人们思想的阶层固化,从放羊娃和部分老师的相似之处中,浅入深出的向大家讲授了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的道理。通过“毒教材”事件,警醒老师们要有政治敏感性。“你是中国人吗?你热爱这个国家吗?你希望这个国家好吗?”三问,让老师们明白作为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的爱,要骄傲自豪的大声说出来!

  不忘初心,师者的初心是什么?“当初从教为什么?今日在校图什么?将来为此做什么?”三问,蒋教授从自身经历,向老师们说道尊崇师德,践行师德,是为国家、为职业、为自己。对国家而言,培育一批又一批爱国爱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职业而言,有什么样的未来,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后代;有什么样的后代,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真正意义上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既对祖先,又对当下,更对未来。对个人而言,教师的幸福最大的来自于学生对教师的爱。蒋教授激情洋溢的话语与丰富深刻的讲授内容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也让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光荣使命。

专家介绍

  张玉滚,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下午,全体参训教师在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玉滚老师的引领下,感悟师德修养,沐浴精神洗礼。

  张老师为大家分享专题《铸造师德师魂,矢志为党育人》,他以“做教师情在坚守,做一名挑山工:矢志不移”开讲,张老师说道毕业之后自己选择了一条朋友们都不愿意选择的一条路,几十元工资,从未抱怨,在大山深处坚守了22年,因为自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所以他知道知识对大山里的孩子意味着什么。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心心念念的追求,而自己做的微不足道。

  “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是张老师给自己定下的“铁律”。他从“做教师业在锤炼,做一名躬耕者:执着坚守;做教师德在奉献,做一方守望人:快乐前行;做教师爱在延绵,做一位筑梦匠:薪火相传”几个方面向老师们宣讲。张老师以渊博的知识、谦和的态度和生动的表达,为学员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师德教育课,字里行间、言谈举止都流露出深厚的师德涵养和浓重的师德情怀。

  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温柔的坚持,是温暖人心的事业,是师生相互成全的一场修行。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修炼自己的学识,修炼自己的心灵,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阅读 28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