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紫禁皇城   探幽中国美学—贯通年级跨学科融合研学

贯通初三宣传部
编辑于2023-12-27
阅读 329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生命的能量在脚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为了更好地促进卓越人才全面发展,密云二中依据学生的阶段发展过程,整体设计系列化文化研学活动,包括励志之行、京味文化之旅、优秀传统文化之旅、红色革命之旅等主题活动。

        秉承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密云二中于12月26日开展了“行走紫禁皇城,探幽中国美学”的故宫研学主题活动。

行前准备—展示交流故宫剪影

  活动前夕 同学们在教室中交流了自己对故宫文化的见解,对明清宫廷文化、建筑文化、雕刻文化有了初步见解。

行走课堂—探幽中华文化魅力

一.前朝威仪 两门三殿

课题:紫禁城建筑设计的理念与内涵

          方圆之韵 中和之美

  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关于中和的探究主题,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礼记·中庸》中提出“中和”概念:“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由此可见,“中和之美”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美学极致,这种美学在古代的建筑中得到了深入体现。

         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而其中的前三殿和后三宫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被称为前三殿。

  第三小组同学发现三殿的名字中都有“和”字,它们以反映了对"和"的追求,同学们又对三大殿的匾额的意义进行了探究,三大殿的匾额分别为"建极绥献( 天子承担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允执厥中(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皇建有极(王建立政事要有中道,基本是不偏不倚,取中庸之意)”,彰显了对 中"的期许。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被称为后三宫,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交泰殿则代表了天地交而泰和,也是“和”字的象征。

         中和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名称和匾额上。同学们参观御花园时,第一小组同学又发现了御花园内的万春亭和千秋亭,既有南方建筑的小巧别致,又有北方的阳刚坚定,中和了南北方的建筑特色。同时富有生活气息的御花园,也与前朝庄严宏伟的建筑进行了中和。

        通过行走故宫的中轴线,同学们记录了自己的深刻感悟,也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组同学印象最深刻的是“畅音阁”,三层三匾三台,寓意丰富。三层戏台,上层“福台”,中层“禄台”,下层“寿台”。畅音阁从波涛汹涌岁月长河中留存下来的不仅仅是它本身,更是中华民族颠扑不破的创新精神。

        

      

  在“畅音阁”中,同学们最大的惊喜是探问传音的秘密——畅音阁的古代“音响”系统。该系统由畅音阁地下室的地井、一层顶棚正中的藻井,以及闭合的庭院空间组成。畅音阁一层寿台的地板之下设有地下室,内有空井4个和水井1个。产生共鸣效果。此时再看这栋古建筑,便跨越了时空限制,与古代工匠共鸣,通过与物理知识的结合,我们不禁为古人的智慧点赞。也激发了很多同学对于物理学的浓厚兴趣,想探寻“地下空井”的历史。

  “阅是楼”是古时皇帝、妃子观戏之地,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明白了观戏不止于只是观看,而是于戏剧中思考国家、社稷、民生之事,更好的治国理政,而我们的研学也是这样,于看似简单的行中广学、深思。

二.国宝珍藏 旷世美颜

课题:故宫珍宝寻踪 解锁工匠精神

  行至此地,“九龙壁”上栩栩如生的浮雕便深深吸引了我们,九条龙或显腾挪跳跃之态、或显逐珠而翔之态、或显捉浪拿云之态......九条龙分居五处空间,象征了九五至尊,但我们更惊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移步走入展厅,各式珍宝在光下缄默着,这些各式各样的珍宝惹人不由自主走近细细观看,这些石鼓、文物见证着民族的交往、江山的繁华、政权的兴替,我们看着它们,感受文字的魅力,明悟了文字在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仿佛同先人对话,听着百千年前的故事。

收获课堂—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通过带队老师对故宫建筑中结构、彩绘、装饰、礼器等细节由浅入深,层层剖析的讲解,同学们深刻体悟中华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也感受到中国建筑中蕴含的理学智慧。

  活动结束,学习不止。每个小组总结收获。第六小组记录了:“通过今天的研学活动,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故宫的历史,传统礼仪文化。最重要的是明白了真正的艺术是多种知识的交融,“畅音阁”声音传播方法的奥妙,让我们对声音的传播路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强化了物理的力学、声学知识,也增强了对同向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兴趣。”

         第二小组则记录了珍宝馆里的感受:“了解了有机宝石、无机宝石中蕴含的化学、生物知识,从宝石中懂得了自然界某些色彩的形成过程,对物理和化学学科有更浓厚的兴趣,觉得还是要踏踏实实把基础知识学好,才能融会贯通。”

       每一次收获,都离不开同学们端正的学习态度,离不开组内的团结协作,更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教育,离不开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良好平台。我们在实践中将相互隔绝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了解了跨学科融合知识的更真实的应用原理,为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作铺垫。

  学习永远在路上,我们会带着古人留下的那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继续探寻独特的中国美学。行走皇城,目之所及,赞叹之余,也能听到那残躯裂痕在寒风中凄鸣。历史浩劫不会重写,铭记会让我们变得更强。

文字:贯通初三(1)班王涵丛 王禹骞

图片:贯通初三年级学生、老师

审核:杨桐茂

阅读 329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