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育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其实我想说“教育是一个成就学生,丰满教师的过程”。瑶族织锦社团就是这么一个相互成就的团体。经过老师和孩子们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成长。
一、学生的收获
1802班的女孩子从四年级就开始学习织锦带了,中间隔了一年没学了,这个学期有一种“”重操旧业”的熟悉感。看着她们认真的样子,我想就是老一辈人在这个年龄也没有学织锦啊,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已经开始学习一年多了。从开始的一脸懵,到可以独自完成整个过程,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工程”啊。从9月12日下午开课,孩子们每次活动都很积极好学。特别是唐嫣、罗诗媛、讲淑萍、蒋婷婷、于秋玉等,人不大,但是特别认真好学,在牵经线、竖纵线、织纬线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得到了提升。经过我、蒋润凤、朱有姣老师的耐心教学,孩子们现在都可以独自进行开展活动了,虽然织的边不够整齐,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想,她们肯定可以织出更漂亮的锦带。
看看,孩子们织得多认真啊。
二、教师的成长
瑶族织锦是以前瑶族妇女们农耕闲暇之余做的手工,也是待嫁姑娘们为自己准备的部分嫁妆。从2021年10份开始,我们把这个织锦搬进了校园,这个学期继续搬到了我们的1802班。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总感觉眼花缭乱,一节课下来还会腰酸背痛,但是,还是成长了的。一为传承民族技艺尽绵薄之力。是前辈们没有文字记载织锦的全过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轻一代会织锦的越来越少,如果没有学校的传承,极有可能会失传,而我们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把它传承下去,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提升了个人的审美情趣。其实我也觉得瑶族织锦不仅仅是一根锦带和一床被子,它还可以是一件艺术品,瑶族织锦主要是出自平地瑶妇女之手,她们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也没有接受过专业艺术教育,她们所创造出的图案及色彩完全是随意性、主观性的创作。她们将日常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直观地表达出来,显得特别朴实率真、典雅秀巧,这就所谓的“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它没有任何的拘泥与做作,瑶族织锦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合理搭配,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案或者文字织于锦上,并把成品进行装裱作为某种场合的展品和饰品,也可以用于室内设计。
三、活动中的不足
一是学生的成品不多。 开展了一个学期了,但是我班的孩子们却没有几个完整的作品,总是织到半成品时要么弄散了,要么不见了,要么纵线乱了,要么断线太多。二是教师技艺有待提升。每次牵经线或竖纵线都或多或少会出错,总感觉做不到前辈们的一次性成功,说明我们的领悟能力不够,技术不精湛。三是学生的技能也需要加强练习。学生只会牵经线、竖纵线、织纬线,织的纬线也不够整齐,而且一旦出现错误就不会修改,线断了也不会穿插连接,还是离不开老师而自己独当一面。
总之,每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种技艺的学习都不可能那么容易,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与总结,在不断学习与教授中创新方法。